当前位置: 100md首页 > 医学版 > 医学资料 > 资料下载2021
编号:1659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pdf
http://www.100md.com 2020年1月14日
第1页
第8页
第19页
第30页
第33页
第525页

    参见附件(3725KB,557页)。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是由杰弗里·E. 杨、珍妮特·S. 克罗斯科联合所著,童年的一些阴影,往往会造成一生的性格缺陷,会让人时常感到不安、焦虑、恐慌。

    性格的陷阱作者简介

    杰弗里·E.杨(Jeffrey E.Young)

    哥伦比亚大学精神病学系教授,纽约图式治疗研究所主任,纽约和康涅狄格认知治疗中心创始人。

    珍妮特·S.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纽约州大颈镇长岛认知治疗中心副主任,曼哈顿图式治疗中心和伍德斯托克妇女健康中心资深治疗师。

    性格的陷阱部分目录

    第1章 性格陷阱

    第2章 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第3章 了解性格陷阱

    第4章 屈从、逃避和反击

    第5章 如何改变性格陷阱

    第6章 “请不要离开我”:遗弃陷阱

    第7章 “我无法相信你”: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第8章 “我永远也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爱”:情感剥夺陷阱

    第9章 “我与周围格格不入”:社交孤立陷阱

    第10章 “我自己做不到”:依赖陷阱

    性格的陷阱内容提要

    你是否总把别人的需求放在首位,而委屈自己?

    你是否总觉得最亲近的人其实不够了解你,还总感觉所有人都会离开你?

    你是否发现:无论自己多么成功,你都仍然感到不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自己不配拥有美好的生活?……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

    以上性格陷阱是一种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人一生的行为模式。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情感剥夺。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

    本书作者根据多年的临床和执业经验,归纳了现实生活中常见的11种最具伤害性的性格缺陷。针对这些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生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非常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疗愈这些童年伤害。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截图

    性格的陷阱:如何修补童年形成的性格缺陷

    Reinventing Your Life: The Breakthrough Program

    to End Negative Behavior...and Feel Great Again

    (美)杰弗里·E.杨(Jeffrey E. Young) (美)珍妮

    特·S.克罗斯科(Janet S. Klosko) 著

    王怡蕊 陆杨 译

    ISBN:978-7-111-62529-2

    本书纸版由机械工业出版社于2019年出版,电子版由华章分

    社(北京华章图文信息有限公司,北京奥维博世图书发行有限公

    司)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不包括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及台

    湾地区)制作与发行。

    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客服热线:+ 86-10-68995265

    客服信箱:service@bbbvip.com

    官方网址:www.hzmedia.com.cn

    新浪微博 @华章数媒

    微信公众号 华章电子书(微信号:hzebook)目录

    推荐序

    译者序

    前言

    致谢

    第1章 性格陷阱

    复发的讽刺

    认知疗法革命

    第2章 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如何使用计分表

    分数解读

    简述:11种性格陷阱

    第3章 了解性格陷阱

    性格陷阱是如何产生的

    要想茁壮成长,孩子需要什么总结

    第4章 屈从、逃避和反击

    三种应对性格陷阱的方式:屈从、逃避和反击

    第5章 如何改变性格陷阱

    改变性格陷阱的基本步骤

    改变的障碍

    第6章 “请不要离开我”:遗弃陷阱

    遗弃问卷

    被遗弃的感觉

    遗弃的循环

    遗弃陷阱的起源

    遗弃与亲密关系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破坏好的恋情

    朋友

    改变遗弃陷阱第7章 “我无法相信你”: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不信任和虐待问卷

    被虐待的经历

    不信任和虐待陷阱的起源

    恋爱中的危险信号

    改变不信任和虐待陷阱

    写在最后

    第8章 “我永远也不会得到我想要的爱”:情感剥夺陷阱

    情感剥夺性格陷阱问卷

    情感剥夺的体验

    情感剥夺的起源

    浪漫关系

    关系中的苛求

    对改变的展望

    第9章 “我与周围格格不入”:社交孤立陷阱

    社交孤立问卷社交孤立的体验

    工作和感情中的性格陷阱

    写在最后

    第10章 “我自己做不到”:依赖陷阱

    依赖问卷

    依赖的体验

    依赖和愤怒

    依赖和焦虑

    反向依赖

    依赖陷阱的起源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一:过度保护

    依赖陷阱的起源之二:保护不足

    依赖和亲密关系

    约会早期的危险信号

    屈从于依赖陷阱

    改变依赖陷阱写在最后

    第11章 “灾难即将降临”:脆弱陷阱

    脆弱问卷

    脆弱的体验

    恋爱关系中的危险信号

    写在最后

    第12章 “我一文不值”:自我缺陷陷阱

    自我缺陷问卷

    自我缺陷的体验

    写在最后

    第13章 “我觉得自己如此失败”:失败陷阱

    失败问卷

    失败陷阱的体验

    写在最后

    第14章 “我总是按你们说的做”:屈从陷阱

    屈从问卷屈从的体验

    愤怒的作用

    “我永不让步”:反抗者

    在工作中

    工作中的反抗者

    写在最后

    第15章 “永远都不够好”:苛刻标准陷阱

    苛刻标准问卷

    苛刻标准的体验

    第16章 “我可以得到任何我想要的东西”:权利错觉陷阱

    权利错觉问卷

    权利错觉的体验

    权利错觉的起源

    伴侣选择中的危险信号

    改变权利错觉

    帮助自己克服权利错觉问题写在最后

    第17章 改变的哲学

    七个基本假设

    给自己一个愿景

    用同情的方式正视自我

    争取他人的帮助

    选择治疗师

    参考文献推荐序

    我非常高兴杰弗里·杨和珍妮特·克罗斯科能运用认知技术和

    原则来解决人格障碍方面的难题。在开发新疗法,为大众提供成

    套的解决方案,帮助大众改善人际关系和工作表现领域,两位作

    者做出了开创性的工作。

    人格障碍是自我伤害、伴随终身的行为模式,会给患者带来

    巨大不幸。除了具体的抑郁和焦虑症状外,人格障碍患者在生活

    中还存在长期问题。他们通常在亲密关系中不幸福,或者在事业

    上始终不能达到应有的高度。他们的总体生活质量通常很难达到

    自己的期望值。

    随着认知疗法的逐渐发展,我们已经可以想办法对付这类难

    以治疗,但又长期存在的行为模式。在治疗人格障碍时,我们不

    仅着眼于抑郁、焦虑、惊恐发作、成瘾、饮食障碍、性障碍、失

    眠等症状,同时也关注潜伏在这些症状之下的图式,即支配他们

    的想法。(作者把图式也称为性格陷阱。)大多数前来就诊的患

    者都具有特定的核心图式,这些图式在他们的很多症状中都有所

    体现。在治疗中如果针对这些核心图式做工作,则能够给患者在

    生活的多个方面带来持久的益处。

    认知治疗师发现的某些迹象可能意味着图式层面的心理问

    题。第一,患者讨论问题时,常说“我一直都这样,一直都有这

    问题”,他们觉得这些问题是“天生的”。第二,患者似乎没有能力

    去完成治疗师所布置的任务,尽管这个任务其实是双方在治疗过程中共同确认了的。患者有一种“卡住了”的感觉,既想要改变,又抗拒改变。第三,患者似乎意识不到自己给其他人造成的影

    响。对于一些自我伤害的行为,他们可能也缺乏觉察力。

    图式改变起来很困难。它们由认知、行为和情绪因素共同支

    撑,而治疗又必须针对所有这些因素,仅改变其中一项或者两

    项,并不会有什么作用。

    本书提出了其中11种长期的、自我伤害的人格模式,书中将

    其称为“性格陷阱”。这本书把非常复杂的原材料变得简单易懂。

    读者将非常容易理解性格陷阱的概念,并能快速地辨别出自己身

    上的性格陷阱。作者从其真实的临床经验中提取的丰富案例材

    料,也有助于读者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认清性格陷阱。此外,作者在书中展现的技术,对于帮助人们实现改变具有异乎寻常的

    力量。他们使用多元整合的方法,既保留了认知疗法实操性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特点,也融入了行为疗法、精神分析和体验

    性疗法的技术。

    本书教给我们一些实用的技巧,告诉我们该如何克服生活中

    那些痛苦且伴随很多人一生的问题,体现了作者高度的敏感性、同情心及临床洞察力。

    阿伦·贝克医生译者序

    心理学到底算文科还是理科

    这个讨论时不时地会出现在各大网络社区。之所以会有这样

    的争论,是因为在心理学科的内部同时存在着两种倾向。举一些

    不完全的例子,从研究方法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有偏“理”一些的

    定量研究,也有偏“文”一些的定性研究。从学科内部分工的角度

    来说,有临床神经心理学这类很硬核的分支,也有社会心理学这

    类偏“文”、偏“哲”的分支。从大学招生的角度来说,心理学有文

    学学士的文科路线,也有理学学士的理科路线,一些西方大学心

    理学系的招生说明中甚至很明确地划分了这两条路线,对两条路

    线的学生也有不同的学业要求(比方说是否要学数学)。从我们

    临床心理的疗法分类来说,也存在偏“理”一些的行为疗法和认知

    疗法,以及偏“文”一些的人本主义疗法和精神分析疗法。

    既然这些“文”和“理”长期存在于心理学科内部,那么自然有

    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出于对临床效用和效率的追求,认知、行为类的心理疗法由

    于实证研究充足、见效时间较短、来访者花费成本较低等优点,受到西方现代医学的推崇,近半个世纪以来一直是西方主流的心

    理治疗方法,但是在面对长期的、顽固的人格障碍时,这些以管

    理心理症状为主的疗法则显得有些无力。一些心理学家在临床工

    作中不断进行科学、谨慎且富有创新精神的改进,以更好地为自

    己的来访者服务。本书的作者,美国心理学家杰弗里·杨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心

    理学家。说起著名的心理学家,很多中国心理学爱好者会下意识

    地想到弗洛伊德、荣格等人;但对于很多西方科班出身的心理从

    业者,尤其是我们这些直接为患者提供治疗服务的一线工作者来

    说,阿伦·贝克、玛莎·林内翰(Marsha Linehan)、史蒂文·海斯

    (Steven Hayes)、杰弗里·杨等现代心理疗法的开创者,才是我

    们谈论更多的“大神”。

    杰弗里·杨年轻时曾在耶鲁大学和宾夕法尼亚大学系统地学习

    和实践过人本主义、行为、认知等多种心理疗法,博士后期间又

    师从认知疗法的创始人阿伦·贝克。在心理治疗的工作中,他发

    现,单纯的偏“理”的行为、认知类疗法和单纯的偏“文”的精神分

    析和体验式疗法都不足以解决那些固化的、不易察觉的性格缺

    陷。综合了认知行为疗法实操性强、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长处,以及精神分析、体验式疗法深入内心的特点后,杰弗里·杨开创了

    本书所介绍的图式心理疗法(schema therapy)。

    《性格的陷阱》是这位创始人写给心理学爱好者和普通大众

    的一部经典自助书籍。尽管出版于1993年,至今仍是很多心理学

    家书房里的常备品。书中总结了11种长期的、自我伤害式的、顽

    固的人格缺陷(例如深度的自我残缺感、严重的孤立和孤独感、过度考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需求的倾向,以及对他人不健康的

    依赖等),并针对每一种人格问题提供问卷评估、性格模式解析

    和具体的解决步骤。

    在阅读的过程中,你可能会发现,书中对性格缺陷的分析和

    梳理让你豁然开朗。你身边总有一些人,或者干脆就是你自己,人生总是围绕着一个错误的主题打转,不论如何挣扎,最终总是

    落入同样的困境中。就仿佛是一部老电视剧,被不断地翻拍。演

    员会有变化,场景和道具会更新鲜,但是主角和配角的人设却相

    差无几,曾经痛苦的桥段总是在新的人和事的演绎下重复上演。

    让我们拿情感剥夺陷阱的受害者举例。一个儿童成长在缺乏

    关爱和联结的家庭中,家人没有提供给他所需要的情感支持和温

    暖。他开始感到,自己会永远地孤独下去,有些情感需求永远不

    会被满足,他永远不会被倾听、被理解。随着他的长大,这种感

    觉逐渐被内化,他得出这样一个生活结论:别人永远不可能满足

    我对爱的渴望,没人会真正在乎、理解我的感受。

    这样的性格模式导致了他亲密关系的不如意,因为他发现自

    己很容易被情感冷漠疏离、不愿付出的人所吸引,或者他自己就

    变成了一个冷漠疏离、不愿付出的人。他的情绪在愤怒、受骗和

    受伤、孤独之间来回摇摆;他会产生防卫式的怒火,最终把别人

    驱赶得更远,进一步延续了他情感剥夺的感受。在一段又一段的

    亲密关系中,即使开端良好,但不知为何,他最终总是落得个无

    人理解、无人关爱的结局。

    包括情感剥夺在内的11种性格缺陷起源于童年,并会伴随人

    的一生。因童年时的遭遇(比如被过度保护、被抛弃排挤、被苛

    刻批评等)而形成的认知和行为模式,随着儿童的成长,会逐渐

    地被内化,直至成为这个人性格的一部分。哪怕我们已经脱离原

    生家庭很久,甚至已为人父母,这些性格缺陷仍然会持续地产生

    影响。置身其中的我们,往往难以察觉到自己的性格模式。童年

    时不公平、被忽略、被贬低、被控制的感受一再地重复,持续地影响我们的决定,让我们没法达成自己最渴望的生活目标。

    之所以会形成这些有缺陷的人格模式,是因为儿童本能地利

    用这些模式保护自己、对抗原生家庭带来的伤害,因此它们一度

    是有适应性价值的。然而,成年后的我们脱离了童年时的生活环

    境,拥有了更多的力量和新的生活,这些人格模式于是不再是适

    应性、保护性的,反而成为自我伤害的源头。要改变这些缺陷不

    仅需要重塑人格的能力,还需要放弃它们所带来的可预测感、控

    制感和安全感。要做到这一点非常困难,因为它们已经是我们人

    格的一部分了。即使它们总是带来痛苦,这种痛苦也是所我们熟

    悉的、可预测的、可掌握的,我们明确知道痛苦会如何延续、如

    何收场。在熟悉的痛苦和未知的恐惧之间,大部分人会选择前

    者。这就是为什么错误的人格模式像一个圈套一样牢牢地卡在我

    们的脖子上,让人挣脱不开,但又不至于立刻死亡。

    杰弗里·杨的图式疗法尽管取得了实证研究的支持,在西方国

    家发展良好,但在中国大陆知道的人却很少,真正掌握它的人更

    是寥寥无几。我个人认为,它的低传播率一定程度上与它的技术

    难度以及培训要求有关。图式疗法主要针对的是人格障碍这种难

    度较高、性质复杂的心理健康问题。同时,它对治疗师的要求也

    很高,需要治疗师在熟练掌握心理测评、诊断和数种心理疗法的

    基础之上,同时精通图式的治疗体系。我恳切地希望在未来能有

    越来越多的心理工作者加入到这种小众但有效的心理疗法的学习

    和传播中来。

    当然,尽管图式疗法是一项难度颇高的心理疗法,这本书却

    是一本简单易懂的自助书籍。整本书中,除了前言和序言,几乎没有出现过“图式”两个字。而且本书并不是针对临床意义上的人

    格障碍,而是面向普通人的性格缺陷。书中包含了很多活生生的

    案例故事,随着故事的推进、展开,你可以从这些鲜活的人物身

    上看到作者是如何以阿伦·贝克所说的“高度的敏感性、同情心及

    临床洞察力”帮助他们修补童年时形成的性格缺陷的。此外,在

    理论阐述和案例故事分析之余,书中还详细解析了修复每一种性

    格缺陷所需的具体步骤。作为读者的你只需要按照书中的方法一

    步步地往下做,就一定会有所收获。

    最后说一说本书的翻译。我之所以会翻译本书,是因为在机

    缘巧合之下结识了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公司的编辑刘利英女士。

    当时我刚刚结束了在澳大利亚十多年的海外生涯,转而在上海纽

    约大学(NYU Shanghai)做学生心理咨询。刘女士邀请我推荐一

    些优秀的海外心理学自助书籍给中国读者,于是我把自己在工作

    中时常会用到的、可以辅助心理治疗的书单发给了刘女士,其中

    就包含了这本书。

    在翻译的过程中我和前同事陆杨配合愉快,我们都觉得这本

    书的翻译让我们成长良多。然而对于一个高考过后就在国外生活

    的人来说,语文实在不是我的强项。尽管我已经非常努力、用完

    美主义的标准来要求自己,难免仍然有言语上不顺畅的地方。希

    望大家能够包容并不吝指出。

    我和陆杨希望通过这本书,把这种从根本上修补自己性格缺

    陷的心理学思路带给大家。如果大家再能从书中收获一两点可实

    际操作的具体方法,那将是我们最大的期盼。希望本书对你的帮助和对我的一样大!

    王怡蕊博士

    澳大利亚注册临床心理学家

    2019年3月

    于上海陆家嘴前言

    为什么又出一本自助书

    我们认为,本书填补了目前自我成长类书籍的一个重要空

    白。市面上有很多出色的自助书籍,也有同样优质的心理治疗方

    法。然而,大多数治疗和自助书都有其局限性。有些书只针对某

    一个特定的问题,例如依赖、抑郁、缺乏坚定表达的能力,或者

    总是选择糟糕的对象。也有些书虽然能帮助读者解决不止一种问

    题,但往往仅提供单一的改变方式,比如“内在小孩”类练习、夫

    妻伴侣类练习,或者认知行为方法。还有其他的书虽然很励志,或者能把一些常见的问题讲得很生动,比如讲述失去重要的人或

    物的感觉,但它们给出的解决方案却太过于含糊,导致我们备受

    鼓舞后,却不知道该如何进一步行动以做出改变。

    在这本书中,我和珍妮特·克罗斯科将与你分享一种新的治疗

    方法,它能帮你改变生活中的许多固有模式。“性格陷阱疗法”归

    纳了我们在现实生活中会遇到的11种最具伤害性的性格陷阱。针

    对各种长期困扰生活的问题,本书将为你提供远比你以前阅读过

    的大多数书籍都更为周密和详尽的方案,并最终帮你逃离这些生

    活陷阱。

    既然这是本关于个人成长和改变的书籍,我也叙述一下自己

    是如何一路走来开发这套“性格陷阱疗法”的。从很多方面而言,我作为一个治疗师的成长过程也反映了本书中我们为你描绘的自

    我探索之旅。故事开始于1975年,我还是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研究生的时

    候。我至今仍记得,自己第一次作为一名实习生,在费城一家精

    神健康中心的经历。当时我正在学习一种非指导性的、罗杰斯式

    疗法。我记得自己多数时间都感到困难重重。患者带着严重的生

    活问题前来找我,向我倾诉强烈的情绪,而我则被教导要倾听、要复述、要澄清,因为只要我们这样做,患者就能自行找到解决

    方法。这里显然有个问题,那就是通常他们自己其实是无法做到

    这一点的。有些人即使真的能自己找到解决办法,也要花费太长

    的时间,以至于等到结束这段治疗时,我会感到无比烦闷。罗杰

    斯疗法不符合我的脾气和天性。或许是我太缺乏耐心,但我确实

    喜欢看到相对快速的进步和改变。有时候来访者有严重的问题,但我却只能无助地坐在那里观望,没法加以纠正,对此我常感到

    烦躁和无奈。

    没过多久,我开始研读行为疗法,这是一种强调迅速、切实

    改变具体行为方式的治疗方法。对此我感到极大的欣慰,我可以

    主动向患者提出建议,而非像之前那样被动地倾听。针对患者的

    具体问题,行为治疗方法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以及解决

    心理问题的具体方法和技巧,就像菜谱或者操作手册一般明确。

    与我最初所学的那个含糊的治疗方法相比,行为治疗模型非常吸

    引人。它的推进速度快,短期就能带来改变。

    过了几年后,我对行为治疗的美好感觉也幻灭了。我发现行

    为疗法太关注并且只关注人们做了什么,而太过于忽视我们的想

    法和情绪。我开始怀念患者丰富的内在世界了。就在那个时候,我读到了阿伦·贝克博士的《认知治疗与情绪障碍》(CognitiveTherapy and the Emotional Disorders),这让我再一次激动起来。

    贝克博士兼顾了行为疗法直指问题本质和可操作性强的特点,还

    有患者那丰富的思想世界。

    1979年研究生毕业后,我开始跟随贝克医生研习认知疗法。

    我热衷于帮助患者意识到他们的想法是怎样被歪曲了,并让他们

    了解到其实还有更合理的想法可以替代。我也喜欢一针见血地指

    出患者的问题行为,帮他们演练处理日常问题的新方法。患者开

    始发生显著变化,他们的抑郁状态减轻了,焦虑症状消失了。我

    还发现,认知疗法的技术对于我的个人生活也极有价值。于是通

    过讲座、工作坊等途径,我开始在美国和欧洲向其他专业人士传

    播认知疗法的理念。

    几年后,我在费城开设了自己的私人诊所,我的工作一如既

    往地取得了显著成效,尤其是对有抑郁和焦虑症状的患者。遗憾

    的是,随着时间流逝,我手上也攒下一些不成功的案例。这些患

    者要么没有任何治疗效果,要么只有少许进步。我决定坐下来仔

    细找找这些患者之间是否有什么相似之处。我同时还询问了其他

    的认知治疗师同事,请他们讲讲自己的顽固案例。我想弄明白,他们的失败是否有跟我类似的情况。

    对照那些难有进展的患者和进步迅速的病人,我发现了一个

    颇有启示性的现象:那些最难有所进展的患者通常症状反而更轻

    一些。总的来说,他们并没有那么的抑郁和焦虑。他们的问题主

    要集中于亲密关系领域:共同的特征是与伴侣之间的关系普遍不

    令人满意。另外,大多数这样的顽固患者在他们的大半生中都一

    直饱受这些问题带来的困扰。他们来寻求治疗的原因,也并不是重大的生活危机,比方说离婚、父母去世,而是他们长期存在的

    各种自我伤害的生活模式。

    接着,我决定对这些患者最常见的问题或者说行为模式列个

    清单。这后来成了我的第一份图式(又称作“性格陷阱”)的清

    单。这份清单仅涵盖了本书11种图式中的几种,诸如深度的自我

    残缺感、严重的孤立和孤独感、过度考虑他人而不惜牺牲自己需

    求的倾向,以及对他人不健康的依赖。总结出这些性格陷阱,对

    我治疗那些之前一直缺乏疗效的患者价值巨大。我发现,通过这

    张性格陷阱清单,我能够把患者的问题拆分成一个个更容易处理

    的小模块。同时,这样我也能就患者的每个问题制订出不同的治

    疗办法。

    现在回想起来,我对心理、行为模式的探寻也高度反映了我

    自己的性格特征。我一直希望能够有一个整体、有序,甚至一定

    程度上可预测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我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我

    也一直觉得,如果我可以把这其中的总体模式和规律提炼出来,就能掌控自己的生活。还记得在大学期间,我曾尝试按照自己对

    室友的信赖程度,将我和他们的友谊归入不同的类别。

    作为治疗师,我职业发展的另一条主线是,我越来越不喜

    欢“做减法”或批判(其他流派的观点),越来越倾向于将其加以

    整合。许多治疗师觉得,他们必须选择某一种治疗方法,然后一

    心一意地使用它。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看到了很多严格限定于本流

    派的格式塔治疗师、家庭治疗师、精神分析师、行为治疗师。可

    我逐渐意识到,把不同疗法最好的部分整合到一起,会比任何一

    个单一的疗法都有效得多。精神动力流派、体验流派、认知流派、药理学、行为学流派的治疗方法都有很多可取之处,然而如

    果单独使用,每种疗法都存在明显的局限性。

    但另一方面,我也反对在没有统一框架的前提下,草率地拼

    接不同技术。我相信,11种性格陷阱提供了这种统一框架,在此

    框架下,我们可以从不同心理疗法中,收集治疗的“武器”进行组

    合,用于与各个性格陷阱战斗。此外,在接下来的章节中,我会

    讲到,这些性格陷阱其实还为你提供了一种连续观察生活的视

    角;在这种视角下,过去和现在都是生活整体的一部分。我们会

    发现,其实每种性格陷阱都与童年的经历相关,我们可以本能地

    确认这个源头。例如,一旦我们意识到小时候父母的苛求和惩罚

    有多严厉,我们就能理解,为什么我们很容易选择一个爱挑剔的

    伴侣,以及为什么我们在犯错后自我感觉是那么糟。

    我希望本书能够广泛覆盖各种潜藏于内心深处、贯穿我们一

    生的问题。我也希望这本书能为你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帮助你

    了解这些性格陷阱的产生过程和解决方案。这些方案由我们从很

    多心理疗法中归纳总结而来,相信能真正地帮助到你。

    杰弗里·杨

    1992年9月致谢

    本书对我们具有特殊的意义,它标志着我们两人在个人和事

    业成长上的重大成就。为此,我们需要感谢很多过去和现在为我

    们的发展提供重要帮助的人。

    我们感谢丹·高曼和塔拉·高曼夫妇,没有他们的指导、信

    任、建议、温和的激励以及友谊,我们绝不会去做这样一个巨大

    的工程。感谢亚瑟·韦恩伯格,多年来,他在我们建立图式模型的

    过程中给予了很多建议和鼓励。感谢威廉·赞格威尔,他扮演了一

    个“故意唱反调的人”和批评家的角色,鞭策我们打磨并精练理

    论。感谢大卫·贝瑞克,他参与新疗法的开发,不断地向我们提供

    新的视角。感谢卡茜·弗拉纳根,感谢她的智慧意见和热情,以及

    为运营我们治疗中心所做的努力。感谢比尔·桑德森,他同时担任

    纽约认知治疗中心的培训主管和长岛认知治疗中心的联合主管,在我们的工作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感谢马蒂·斯隆、理查德·塞

    克特、杰恩·莱以及其他纽约的朋友和同僚为这种疗法的研发所做

    出的贡献。感谢编辑黛比·布洛迪和艾莉莎·多辛西,她们为这本

    书制定风格和形式。感谢经纪人帕姆·伯恩斯坦,他让这本书成功

    出版。

    杰弗里·杨和珍妮特·克罗斯科

    我想在个人感谢的部分再加上一些名字,他们在疗法开发中

    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感谢珍妮特·克罗斯科,感谢她让我们的

    合作精彩刺激、硕果累累,我不可能“重塑”出一个更好的合作伙伴。感谢威尔·斯威夫特,他像父亲一样,即使在我有点动摇的时

    候,也一直对我充满信心——谢谢你在过去八年里帮忙把我的点

    子录下来,并提供重要的反馈意见。感谢我的导师阿伦·蒂姆·贝

    克,感谢他丰富的临床智慧、富有洞察力的才智、针对个人和专

    业问题的实证性理念。感谢我的研究生指导彼得·库瑞洛夫和亚瑟

    ·杜尔,感谢他们给我的友谊、对我的信心,也感谢他们在认知疗

    法还没得到广泛接受前,就足够开明,给我自由使用认知疗法的

    空间。感谢坎蒂丝,感谢她对我的忍让,她替我承担了大量我处

    理不了的事务。感谢理查德·沃腾米克和戴安·沃腾米克夫妇、鲍

    勃·斯派泽、珍妮特·威廉姆斯、基恩·达奎利,以及其他很多自己

    可能都没意识到帮助过我的人。

    我这一生一直都很幸运,因为我拥有一个值得依赖的家庭:

    在这里无论我经历了什么,永远都可以获得表扬、肯定和接纳。

    感谢我的父母、祖父母、弟弟斯蒂芬、姐姐黛博拉以及其他的大

    家庭成员,感谢他们能够接受我所有的怪癖。在与来访者的工作

    中(他们很多人没我那么幸运),我深深感到不能把这些来自家

    庭的支持当作是理所当然的。

    杰弗里·杨

    我想感谢所有其他帮助我成为一个更好的心理学家的人。首

    先,我想感谢杰弗里·杨,他是一个如此值得效仿的模范,给我提

    供我所知道的最好的心理治疗方法。我想谢谢我的导师大卫·巴

    洛,谢谢他教会我“专业性”这个词的真正意义,并鼓励我充分发

    挥自己的天赋。感谢我在纽约的导师威尔·斯威夫特,布朗大学的

    安·兰斯、麦克·波克哈德,以及我的实习医生同侪们和其他导师。我还要谢谢纽约州立大学奥尔巴尼分校的杰瑞·瑟尼、瑞克·

    海姆博格、约翰·维普纳、格兰·科纳德、罗宾·坦森瑞、吉姆·马科

    索、罗伯特·波伊斯、比尔·西蒙斯、阿兰·科恩等给我温暖支持的

    同学和其他人。最后,我想感谢我的家庭成员和密友,感谢你们

    给我的一切。

    珍妮特·克罗斯科第1章 性格陷阱

    ·你会反复爱上冷漠的人而不可自拔吗?你会觉得即使最亲近

    的人也不够关心或理解你吗?

    ·你是否感到你真实的自我是有缺陷的,如果别人真正了解

    你,就不可能会爱你或者接受你吗?

    ·你会总是把别人的需要放在首位,而常常委屈了自己,甚至

    搞不清自己想要什么吗?

    ·你是否害怕会有坏事发生在自己身上,以至于哪怕是普通的

    喉咙痛,都会让你担心患上更可怕的疾病?

    ·你是否发现,无论你得到多少公开赞扬和社会认可,你仍不

    开心、不满足或者觉得这不是自己应得的?

    我们将这些问题称作“性格陷阱”。本书将介绍11种最常见的

    性格陷阱,并向大家展示如何觉察到它们的存在、明白它们的起

    源,以及该如何改变它们。

    性格陷阱是一种开始于童年阶段、会影响一生的行为模式。

    它源自童年时家人或朋友对我们造成的伤害,比如被抛弃、批

    评、过度保护、虐待、排挤或剥夺。最终,这些性格陷阱会内化

    成我们自己的一部分。哪怕已经离开原生家庭很久,我们仍旧会

    不断制造出让我们感到不公平、被忽略、贬低或者被控制的生活

    状况,并且,身在其中,我们根本没法达成自己最渴望的生活目标。

    性格陷阱决定了我们思考、感受、行动、交际的方式,也会

    引发强烈情绪,比如愤怒、悲伤、焦虑。哪怕我们似乎拥有了一

    切:社会地位、完美的婚姻、亲朋好友的尊敬、事业的成功,也

    仍然无法尽情享受生活,甚至不相信自己真的取得了这些成就。

    杰德:39岁的证券经纪人,在事业上极其成功。他征服过很

    多女人,但是从来没跟对方真正建立过情感联结。杰德陷入了一

    个叫作“情感剥夺”的性格陷阱。

    发展出性格陷阱疗法[1]

    以后,最先接受这种治疗的就是杰

    德。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患者,他的经历完美诠释了性格陷阱的

    自我伤害本质。

    杰德不停地换女朋友,坚称自己遇到的女人没有一个让他满

    意的,每一个最终都令他失望。杰德最接近亲密关系的体验是对

    激发他性欲的女人的迷恋。问题在于,这些关系从来都不持久。

    杰德无法和女人建立真正的情感联结,他只想征服她们。一

    旦他征服了她们,一旦她们爱上了他,他就对她们失去兴趣了。

    杰德:女人一旦变得黏人我就受不了。要是她开始紧紧缠着

    我,尤其是在公共场合,我就想赶紧跑。

    杰德在孤独中挣扎。他感到空虚、无聊,好像身体里面有个

    洞。他无休无止地寻找能填补那个洞的女人,但同时又认为自己

    永远找不到这样一个合适的女人。他觉得自己一直都很孤独,并且会一辈子孤独下去。

    杰德小的时候就经历过这种痛苦的孤独。他从没见过自己的

    爸爸,妈妈又冷漠、毫无温情。父母都没能满足他的情感需求。

    他在成长中受到了情感剥夺,在成年后仍持续重演着当时那种情

    感分离的状态。

    多年来,杰德在心理治疗中也无意识地重复着相同的行为模

    式,他一个接一个不停地换治疗师。他对每位治疗师在一开始的

    时候都充满希望,但最终又都无比失望。他从未真正与任何一个

    治疗师建立联结,反而总会找到一些致命瑕疵,并以此为借口停

    止治疗。每一次心理治疗的经历都让他更加确信:自己的生活并

    没有改变,甚至更加孤独。

    实际上,杰德的治疗师都温暖而富有同理心。问题并不在治

    疗师身上,而是在杰德身上,他总是找借口逃避亲密关系,因为

    那让他觉得既不熟悉也不舒服。对杰德来说,得到治疗师的情感

    支持是必要的,但仅仅有情感支持并不够。他还需要治疗师以一

    定的强度和频度来挑战他的自我伤害行为模式,然而,他之前的

    治疗师都没有做到。要想摆脱情感剥夺性格陷阱,杰德不仅必须

    停止挑别人的错,而且需要积极适应与他人亲近和接受他人呵护

    的感觉。

    当杰德最终来我们这里治疗时,我们反复地挑战他,每一次

    他的性格陷阱冒头的时候,我们就努力削弱它一点儿。我们让杰

    德明白我们真心同情他在与人亲密接触时的不适感,这一点很重

    要,尤其是考虑到他的父母是如此的冷若冰霜。然而,即便如此,当他坚称温迪不够漂亮、伊莎贝尔不够聪明、梅丽莎就是不

    适合他时,我们仍然会逼着他正视:他正再次陷入自己的性格陷

    阱,他是在通过挑别人的错来逃避温暖的感觉。在杰德的治疗

    中,我们一直都在平衡对他的情感支持和对他的挑战。终于在接

    受了一年的挑战(我们在挑战时充分注意对他的共情)以后,我

    们看到杰德产生了巨大的变化——他和温暖有爱的妮可订婚了!

    杰德:我以前的心理治疗师真的都很通情达理,他们帮我更

    加理解了自己灰暗的童年,但却没能真正敦促我改变。我实在太

    容易掉回到过去熟悉的行为模式里了。但这个治疗方法不一样。

    我终于敢于承担维系亲密关系的责任了。我不想让自己和妮

    可的关系再次失败,而且我感觉她就是“那个人”。虽然我明白妮

    可并不完美,但我最终决定:要么真正和人建立联结,要么就心

    甘情愿地孤单一辈子。

    性格陷阱疗法需要我们不断地挑战自己。在本书中,我们将

    会教你怎样在性格陷阱现形的时候追踪它们,以及如何反复地发

    动有效反击,直到它们造就的行为模式不再困扰你。

    海瑟:女,42岁,具有很多潜力,但却由于严重的恐惧感而

    无法走出家门。虽然目前正服用镇静剂劳拉西泮,但她仍然被牢

    牢地困在一个叫作脆弱的性格陷阱中。

    某种意义上,海瑟毫无生活质量可言,她太害怕了,害怕到

    什么都做不了的程度。对她来说,生活中充满了危险,她情愿待

    在“安全”的家里。海瑟:我知道,城里有很多好东西。我也喜欢去剧院,喜欢

    好餐馆,喜欢看望朋友。可是,那对我而言太难了。我享受不

    来,每时每刻我都在担心,老觉得可怕的事情随时会发生!

    海瑟担心会发生交通事故、桥梁坍塌、被抢劫、被传染上艾

    滋病之类的疾病,或花钱太多……那她当然会觉得进城没意思

    了。

    丈夫沃尔特对海瑟非常生气,他是想出门去享受生活的。他

    说,让他也这样与世隔离是不公平的——诚然如此。于是,沃尔

    特越来越多地自己出门,不带海瑟一起了。

    海瑟的父母对她保护得过度了。他们都是犹太大屠杀的幸存

    者,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集中营里度过的。海瑟说父母把她

    像瓷娃娃一般对待,不停地警告她各种理论上可能,但实际上很

    少会发生的危险:比如,她可能会得肺炎、会被困在地铁里、会

    被淹死,或者会遇到火灾……所以,毫无疑问,海瑟大部分时间

    都处在令人痛苦的焦虑状态下,试图确保自己所在的环境是安全

    的。与此同时,几乎所有令人快乐的事都从她生命中消失了。

    在向我们寻求帮助前,海瑟在3年内尝试了数种抗焦虑药

    物。(药物是最常见的抗焦虑治疗方法。)最近,她去看了一位

    精神科医生,医生给她开了劳拉西泮。她每天服用,症状确实得

    到一些缓解。她感觉好多了,不那么焦虑了,生活也因此变得更

    有乐趣。知道自己手里有一种可以缓解焦虑的药物后,海瑟就觉

    得自己能更好地应对各种事情了。然而,即便如此,她仍旧避免

    走出家门。她丈夫抱怨说,吃药唯一的作用,就是让她更开心地在家待着。

    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海瑟觉得自己开始依赖劳拉西泮。

    海瑟:我感觉自己这辈子都得一直吃这个药了。“不吃药”这

    个想法太可怕。我不想再回到那种时时刻刻都在害怕所有事物的

    状态。(免费书享分更多搜索@雅书.)

    哪怕有时海瑟明明是依靠自己调节了压力,她也会觉得那都

    是药物的作用。她没能建立起掌控感,即一种觉得能够依靠自己

    的力量来处理问题的感觉。(这也是患者在停药后容易复发的原

    因,这一点在焦虑治疗中尤为常见。)

    海瑟在性格陷阱的治疗过程中进步神速。一年之内,她的生

    活就显著变好了。她开始逐步挑战让自己更加焦虑的情境。她已

    经能够出门,去看望朋友,看电影,并且最终决定去做一份需要

    乘公交上下班的兼职工作。

    作为海瑟治疗的一部分,我们帮助她学着更客观地评估坏事

    情发生的概率。我们反复向她证明,她是如何夸大无害场景中发

    生灾难的风险概率,同时也向她展示,她过度高估了自己在家门

    以外的环境中的脆弱和无力感。海瑟最终学会了对危险保持合理

    的警惕性,不再反复向丈夫和朋友寻求安慰。她的婚姻质量提升

    了,生活中的乐趣也变多了。

    [1] 亦即“图式治疗”。——译者注复发的讽刺

    杰德和海瑟的案例分别体现了11种性格陷阱中的两种:情感

    剥夺和脆弱。我们会继续通过其他案例展示另外9种性格陷阱:

    屈从、不信任和虐待、遗弃、自我缺陷、权利错觉、依赖、失

    败、苛刻标准、社交孤立。你可能会在自己身上看到不止一种性

    格陷阱的影子。

    精神分析疗法的核心洞见之一是人们总是反复重演童年的痛

    苦经历。弗洛伊德把这种过程称作强迫性重复。酗酒者的孩子长

    大后,和酗酒者结婚。遭受虐待的孩子长大后,和施虐者结婚,或者自己变成施虐者。受到猥亵的儿童长大后,成为卖淫者。被

    家长管控得太严的孩子长大后,容易被别人操控。

    这种现象令人困惑:我们为什么会这样?为什么要人为地重

    演自己的痛苦,延长自己的苦难?我们为什么不从这样的模式中

    逃脱,去创造更好的生活?几乎每个人都会以自我损害的方式,重复童年时养成的负面行为模式。这正是心理治疗师试图对抗的

    诡异现实。成年的我们总会设法创造出与童年时的痛苦经历相似

    的情形。性格陷阱,就是我们重建这些行为模式的方式。

    描述性格陷阱的专门术语叫作图式(schema)。图式的概念

    来自认知心理学,指的是我们在童年时形成的对于自我和这个世

    界的根深蒂固的坚定信念。这些图式对自我认知非常重要。放弃

    图式中的信念,就等于是放弃我们从“自己是谁”和“世界是什么

    样”这两个明晰的认知中所获得的安全感。所以哪怕图式会给我们带来伤害,我们也会固守不变。这些早期形成的信念带给我们

    一种可预期感和确信感,让人觉得宽慰和熟悉。在某种奇怪的意

    义上,它们让我们觉得自在。这就是认知心理学家认为图式(或

    者说性格陷阱)特别难改变的原因。

    现在,我们来看看性格陷阱会如何影响我们的爱情生活。

    帕特里克:男,35岁,建筑承包商。他的妻子弗朗辛越是出

    轨,他越是渴望她。帕特里克陷入了遗弃性格陷阱。

    帕特里克极不快乐。他的妻子不断和其他男人传出绯闻,每

    当她出轨时,他都伤心绝望。

    帕特里克:只要能挽回她,我愿意做任何事。我受不了这种

    感觉,我知道,要是失去了她,我会崩溃。我不明白自己为什么

    要忍受这一切,好像越是知道她要离开我,我就越是爱她。我开

    始想,只要我能变得更好,她就不会再出轨了;只要我能变得更

    好,她就会留在我身边了。我真的承受不了这种不确定感。

    弗朗辛总是发誓会忠贞不贰,每次帕特里克都选择相信她。

    但是,每一次他的希望都会破灭。

    帕特里克:我不敢相信,她又这么对我。我没法相信,她又

    要逼着我再次经历这一切。上一次之后,我确定她不会再这样

    了。我是说,她亲眼看到了她对我的伤害,我差点自杀。我无法

    相信,她会又出轨。

    帕特里克的婚姻就像过山车。他坐在上面,完全失控,从巨大的希望落到绝望,忽升忽降,反反复复。

    帕特里克:对我来说,最难过的就是等待,即使知道她又在

    背叛,还是在等着她回家。有几次,我等了好几天。我就坐在那

    儿等,等着她回家。

    在等待的期间,帕特里克时而抽泣,时而暴怒,反复循环。

    当弗朗辛最后回到家的时候,场面会很难堪。有那么几次,帕特

    里克打了她,紧接着又乞求她的原谅。他想从她那辆过山车上下

    来,想要稳定和宁静。然而,这就是遗弃陷阱的辛酸之处:弗朗

    辛越变幻莫测,他在深层次的情感上就越离不开她。他觉得,当

    她威胁说要离开他的时候,他感受到的吸引力就更大。

    帕特里克的童年充满了失落和不可预测感。他两岁时,爸爸

    抛弃了家庭,他和两个姐妹是被酗酒的妈妈抚养长大的。妈妈一

    喝醉,就忽略了对他们的照料。他很熟悉被抛弃和忽略的感受,与弗朗辛结婚、忍受她的不忠,让他成功地重演了相同的感受。

    帕特里克曾接受过为期三年的(弗洛伊德式的)精神分析治

    疗,每周见他的治疗师三次,每次50分钟,花费可观。

    帕特里克:我会走进去,然后在长沙发上躺下,谈论随便什

    么我突然想到的事。对我而言,那很美妙。我的精神分析师在这

    整整三年里很少说话。即使我痛哭或者冲他吼叫,他通常也不会

    说什么。我觉得,他好像并不是真的在那儿。

    他讲了很多童年经历,也讲了很多自己躺在长沙发上的感

    受。他说他开始对精神分析感到抓狂,因为进展太慢。他虽然更

    加明晰了自己的问题所在,但却解决不了,这些问题仍旧在那

    儿。(这是对精神分析疗法常见的怨言之一:仅仅是洞察问题并

    不足够。)他想要一种更快、更直接的心理治疗,他想要更多的

    引导。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为帕特里克提供了他所需要的指

    导。我们采用了与他共同合作的态度,而不是精神分析师那种疏

    远、中性的态度。我们帮助他切实地理解自己的模式是怎样的,以及应该怎样打破它。我们教他更谨慎地选择女朋友,并警告

    他,虽然具有破坏性特质的伴侣会更吸引他,但沉溺于这样的恋

    爱关系对他而言很危险。他被迫正视这样一个现实:和很多人一

    样,他爱上了一个强化他性格陷阱的伴侣。

    经过一年半的图式治疗,帕特里克决定结束和弗朗辛的婚

    姻。因为在一年半的时间里,他已经给足了弗朗辛机会。他努力

    纠正自己破坏亲密关系的行为,那些在不经意间把她越推越远的

    做法。他已经不再试图控制她,给了她更多的自由。当弗朗辛对

    他不好时,他也已经能坚守自我了。然而,虽然经过了这么多努

    力,弗朗辛依旧没有改变。事实上,情况变得更糟了。

    当我们初次问他有没有想过离开弗朗辛时,帕特里克坚持

    说,他怕自己会崩溃。但是,最终离开弗朗辛、结束婚姻时,他

    并没有崩溃。相反,他变得更加冷静和自信了。他认识到,生活

    中没有弗朗辛也没关系。我们认为,结束这段自毁性的婚姻是正

    确的。帕特里克慢慢地开始和其他女士约会。最初,他约会的对象

    跟前妻特别像——情绪不稳定,不能支持他。看上去他仿佛是以

    快进的速度绕了一个圆圈,又转回到了原点。然而事实上,我们

    逐渐帮助他学习做出更加健康的选择,哪怕这样的伴侣对他没有

    那么强的吸引力。他现在已经和心理稳定、值得信赖、深爱着他

    的西尔维娅同居六个月了。虽然西尔维娅没有弗朗辛那么有魅

    力,但这是帕特里克这辈子第一次开始学着满足于一段稳定、充

    满关爱的感情。

    当你明确了自己的性格陷阱类型,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

    就会明确地告诉你,哪些关系是健康、值得追求的,哪些关系是

    需要避免的。一般来说,这并不容易。就像帕特里克,你可能不

    得不做出在短期内令人非常痛苦,甚至违背内心感受的决定,但

    是,只有这样才能逃脱可能困扰你一辈子的泥淖。

    卡尔顿:30岁,跟着父亲经营家族纺织品生意。他不太擅长

    管理人,更喜欢做其他工作。卡尔顿陷入了叫作“屈从”的性格陷

    阱。

    卡尔顿是个讨好者。他把所有人的需求都置于自己的需求之

    上,当别人问他的意见时,他总说“我不介意,你决定就好”。

    卡尔顿努力让妻子高兴,所有妻子说的或想要的,他都

    说“好的”。他也努力讨孩子喜欢,从来不对他们说“不”。他尽力

    让父亲开心,尽管非常不喜欢做生意,但仍然去家族企业里工

    作。讽刺的是,尽管卡尔顿如此努力地去讨好每个人,大家却经

    常被他惹恼。他总是自我牺牲。妻子很生气,认为他没骨气;尽

    管他的纵容让孩子们得了便宜,可在另一个层面上来说,他无法

    设定边界也让孩子们恼火;父亲也总是很生气,因为他觉得卡尔

    顿太软弱,工作手段太温和,尤其是在管理员工的时候更是如

    此。

    卡尔顿甚至不知道他自己内心深处其实也很愤怒,他为长期

    以来一直无视自己的需求而生自己的气。这一切都是他幼年时习

    得的行为模式。卡尔顿的父亲是个暴君,喜欢颐指气使、控制别

    人。所有事情都必须按照他的方式来。小时候,如果卡尔顿不同

    意父亲的意见或者与父亲争辩,父亲就会对他大打出手,并出言

    贬低讥讽,而母亲在家里一直处于绝对的消极被动状态,大多数

    时间都很抑郁。卡尔顿常常还得照顾她,努力让她感觉好过些。

    所以,卡尔顿根本无从满足自己的需要。

    在来到我们这里之前,卡尔顿做过两年体验性的格式塔治

    疗。他的治疗师鼓励他活在当下,去感受自己当下的情绪。比

    如,治疗师会让他做假想性的练习,想象父亲的模样,练习对父

    亲回嘴。这种治疗方法有一定的帮助,他开始感受到自己有多愤

    怒了。

    问题是,这种疗法缺乏明确的导向,并没有一个持续的焦

    点。每一次治疗时,卡尔顿都只是在探索自己在当时当下最为突

    出的情绪感受。很自然地,他对那些挚爱之人的愤怒不断浮现,可是他既不明白为什么会这样,也没有采取任何实际行动。治疗

    师没能帮他把所有问题作为一个整体去思考和理解,也没能教会他具体的技巧来克服屈从行为。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为卡尔顿提供了一个简单、直接的

    理论框架。从中他不仅明白了“屈从”是贯穿他人生的基本主题,还学到了改变的方法,所以,他进步神速。我们发现,打破屈从

    这一性格陷阱的用时通常是最短的。

    卡尔顿获得了更强的自我感。他更加了解和注意自己的需求

    和情绪,而不是像过去那样自我压抑。他开始有了自己的意见和

    偏好。面对父亲、员工和妻儿,他也能更加坚定自信地表达自

    己。他还特别学习了如何表达愤怒的情绪,学会了用平静、克制

    的方式陈述自己的需要。虽然刚开始妻儿在意识到自己正失去权

    力时,有一点儿排斥,但是很快就习惯了。事实上,他们更喜欢

    这样的卡尔顿,他们希望他更强势。

    卡尔顿与父亲的角力更加艰难一些。虽然父亲试图碾碎卡尔

    顿的抵抗,坚守自己的统治地位,但是,卡尔顿发现,事实上他

    对父亲的影响力远比想象中更大。当他威胁说,如果父亲不能给

    他更平等的地位,他将退出家族生意时,他的父亲让步了。现

    在,卡尔顿开始接手许多父亲的职责,父亲准备退休了。卡尔顿

    也发现,他的父亲对他产生了一种新的尊重。

    这个案例表明,在探索情感以外更进一步很重要。许多所谓

    的体验性心理疗法,比如与自己心灵深处的孩子对话,可以很好

    地帮助我们把现在的日常生活和童年的感受联结起来。但是,这

    些治疗方法基本都不够深入。治疗参与者常常觉得结束治疗面谈

    或者工作坊之后好转了不少,可很快又会回归自己的固有行为模式。与此不同,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可以提供结构化的行为

    治疗家庭作业,并持续挑战来访者的性格陷阱,让治疗中取得的

    进步得以巩固。认知疗法革命

    针对性格陷阱的治疗方法是认知疗法的衍生物。认知疗法是

    阿伦·贝克(Aaron Beck)博士于20世纪60年代发明的。我们把这

    种疗法里的很多内容都融合在了性格陷阱疗法之中。

    认知疗法的基本假设是,我们对生活事件的思考方式(认

    知)决定了我们对事件的感受(情绪)。而有情绪问题的人倾向

    于扭曲现实。举个例子,海瑟在她妈妈的教导下,把诸如坐地铁

    这样的日常行为当作危险的事。性格陷阱导致我们以不恰当的方

    式看待某些特定的情境,激活我们认知偏差的开关。

    认知治疗师相信,如果我们能够教会患者更准确地解读情

    境,就可以让他们感觉好些。如果我们能够向海瑟证明,她可以

    自己出行且不会有多少危险,那么她就不会那么害怕,并且可以

    重新开始正常生活。

    贝克博士提出,我们要检视自己的想法是否符合逻辑。当我

    们感到沮丧不安时,我们有没有夸大事实,有没有把事情想得过

    于针对自己,有没有灾难化现实等行为?我们的想法真的有道理

    吗?是否可以从其他角度来看待这件事?另外,贝克认为我们应

    该通过一些小实验来检验自己的消极思想。比如,我们请海瑟在

    冬天的街区里独自散步,让她明白她并不会受到伤害,尽管她之

    前十分确信,自己一定会生病或者被抢劫。

    认知疗法已经获得了广泛认可。大量且持续增加的研究证据表明,它对焦虑和抑郁等心理障碍非常有效。它是一种主动的治

    疗方法,教导患者通过控制自己的想法,来控制自己的情绪。

    认知治疗师通常会综合运用认知技术和行为技术。行为技术

    可以教会来访者一些新的实用性技巧,比如放松练习、坚定的自

    我表达、焦虑管理、问题解决、时间管理以及社交技巧。

    然而,近年来,我们逐渐意识到,认知和行为的方法固然非

    常重要,但仍不足以改变贯穿来访者人生的行为模式。因此,我

    们研发出针对终身问题的图式治疗方法。图式疗法把认知和行为

    技术与精神动力学、体验性技术相结合。玛德琳,我们在这一章

    要讨论的最后一位来访者,向我们显示了仅仅使用认知技术的价

    值及其局限性。

    玛德琳:29岁,演员、歌手,曾被继父性虐待,一直挣扎在

    这件事带来的影响中。玛德琳陷入了不信任和虐待的性格陷阱。

    玛德琳从未与异性有过长期亲密关系。相反,她一直游走于

    两个极端:要么完全避免跟男人接触,要么滥交。

    在上大学以前,玛德琳一直回避男孩子,从不与异性约会,也没有交过男朋友。

    玛德琳:我从没让任何男性接近过我。我记得第一次被一个

    男孩子亲过之后,我跑开了。当我感觉到男生喜欢我,我会表现

    得很高冷,直到他离开。

    进入大学的最初两年,玛德琳开始喝酒、吸毒。那段时间,她和超过30名男性发生过性关系。她说:“对我来说,那些男人

    什么都不是。”

    玛德琳:大学期间的我很疯狂,随便跟男人上床。学校里有

    个兄弟会,里面所有成员都跟我睡过。我觉得很痛苦,感觉自己

    低贱、肮脏,觉得自己被利用了。可我就是没办法拒绝。即使在

    跟男孩子出去玩之前,我承诺自己不会跟他上床,可最后还是会

    这样做。我想,男孩子之所以愿意跟我出去玩,唯一的原因就是

    他们想跟我上床。我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会那么做。那段时间,我就好像彻底失控了一样。

    被继父性虐待的经历,摧毁了她对性的认知和与男性亲密接

    触的能力。她无可避免地把性与虐待混为一谈。

    现在,玛德琳又回到了回避所有男性的状态。她已经好几年

    没有约过会了,担心自己永远都不能结婚生子。

    玛德琳最初尝试的是传统的认知疗法。她的治疗师把注意力

    集中在玛德琳当下对男性的回避上,治疗中很少谈到玛德琳童年

    的经历。相反,她和治疗师把两次治疗之间的家庭作业设计成发

    起与男性的谈话,或者去参加聚会。治疗师让她列举她所认识

    的、体贴女性且渴求亲密关系的男性,以纠正她扭曲的认知,例

    如“男人约我出去只是为了性”。

    持续治疗了几个月以后,玛德琳又开始约会了,然而,她被

    虐待女性的男性所吸引。虽然她之前认识到,很多男性是体谅、照顾女性的,但她自己与男性交往的经验并不是这样。玛德琳意识到,要改变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她需要更多的帮助。

    玛德琳:我觉得我的治疗师想让我在并不理解自己为什么会

    是这个样子的情况下就做出改变。我的意思是,我知道自己必须

    按照她说的那样改变。我必须学会信任男性,不再回避亲密接

    触。但是,我回避男性是有原因的,我需要理解为什么。

    玛德琳变得对有意追求她的男性很愤怒。她能理解到,这种

    愤怒是她扭曲的思维的产物,但这改变不了她仍旧感到愤怒的事

    实。玛德琳必须要把她愤怒的矛头对准其真正的对象:继父。她

    需要表达并肯定自己愤怒的情绪。

    在玛德琳接受针对性格陷阱治疗的头一年半的时间里,我们

    通过意象法帮助她发掘受虐的记忆。我们督促她宣泄自己对继父

    的愤怒,当面指控继父,鼓励她参加乱伦幸存者的互助小组。我

    们还指出,她是如何通过选择有虐待倾向的男友,来持续不断地

    重演自己受虐的模式的。

    玛德琳慢慢地重新开始约会。虽然她依然会被有虐待倾向的

    男性所吸引,但她在我们的坚持下跟这样的人保持距离,转而去

    注意愿意尊重她的男性,哪怕相比之下和他们的爱情化学反应没

    那么强烈。她学习主动要求获得尊重,而不是等着别人给她尊

    重。她还在学习向他人说“不”。

    大约一年以后,她爱上了本,一个温柔、感情丰富的男人。

    不过,即便是和本在一起,玛德琳仍然有严重的性压抑的问题。

    本愿意和她一起接受治疗,克服她在性方面的障碍。现在,她正在考虑结婚。

    在第16章里,我们会提供许多纠正不信任和虐待的性格陷阱

    的具体建议。然而,我们要强调,许多性格陷阱,尤其是不信任

    和虐待这种,需要花很长的时间来改变,并且应该去寻求心理治

    疗师或者互助小组的专业帮助。

    从玛德琳的治疗过程我们可以看到,针对性格陷阱的图式治

    疗方法保留了一部分认知和行为疗法的关注点:它教授应对技

    巧,着眼于改变。但是,我们关注的不仅仅是短期的行为纠正,还关注影响来访者一生的重要问题,尤其是两性关系、自尊和事

    业方面的障碍。我们既要纠正行为,也要改变来访者体验情绪和

    经营人际关系的方式。

    下一章开头将会有一份问卷,可以帮助你发现自己的性格陷

    阱。第2章 你陷入了哪些性格陷阱

    在这一章,我们将帮助你鉴别,哪种性格陷阱看上去最符合

    你的生活。

    下列22个陈述,在多大程度上符合你的情况?请按照以下的

    6分制来评分。

    计分标准

    1分:完全不符合我

    2分:基本不符合我

    3分:有点儿符合我

    4分:部分符合我

    5分:基本符合我

    6分:完全符合我

    首先,请回想还是儿童时期的你,对这22条陈述的相符程度

    进行评分。如果你在童年期的不同阶段给出的评分有所差别,那

    么就选用总体来说最符合12岁以前的你的评分。然后,再思考一

    下现在,作为一名成年人,你和各条陈述的相符程度,并进行评

    分。如果你觉得成年以后,不同阶段你的情况也不一样,那就根

    据你最近6个月的情况进行打分。(免费书享分更多搜索@雅书.)

    表2-1 性格陷阱问卷如何使用计分表

    现在,我们再把得分从问卷上誊到计分表上。可参照下面的

    问卷样例和计分表样例:

    第一个和第二个问题都是关于遗弃性格陷阱的。让我们以第

    一个问题为例。首先,把你在这道题“童年期”的得分填入计分

    表“遗弃”这两个字右边的那一格的数字1之后(“童年期”那一竖

    列)。接着,把“现在”(成年后)的得分誊到计分表相邻的那一

    格里(“现在”那一竖列)。

    然后,我们再看第二个问题。把第二个问题的“童年期”的得

    分誊到计分表内用数字2标记的“童年期”的那一竖列里。然后,把第二个问题“现在”的得分誊抄至相邻的用数字2标记的“现在”的

    那一竖列里。

    看一下计分表中“遗弃”性格陷阱的这四个得分,哪个分数最

    高?把最高的那个分数(1~6)填在遗弃这一横行的最后面的“最高分”的格子里。如果你的最高分是4、5或者6,那就在这

    一横行左边的第一个格子里打个钩。这个“√”意味着,遗弃可能

    是你的图式之一。如果你的最高分是1、2或者3,就让第一格空

    着。这意味着,你可能没有遗弃这个图式。

    现在,继续往下,用同样的方式把计分表填完。

    表 2-2分数解读

    现在,我们将简要地分别描述这11种性格陷阱,让你对每一

    种都能有一个基本了解。看一下你的计分表,第一列打了“√”的

    都可能是你所拥有的性格陷阱。在某项性格陷阱上的得分越高,它对你来说可能就越强大,对生活的影响也更严重。在看完了这

    些介绍性的章节以后,你应该会想要进一步阅读关于每一个性格

    陷阱的详细内容了。

    如果你不确定你自己或者某个亲朋好友是否具有某个性格陷

    阱,不用急着现在就下定论。当你读到讲述每个性格陷阱的具体

    章节的时候,会看到更加细致的测试题,那时候你就会更加明确

    是不是真的有这个性格陷阱了。简述:11种性格陷阱

    两种和原生家庭缺乏安全感相关的性格陷阱:遗弃和不信

    任。

    遗弃

    遗弃陷阱指的是一种觉得自己爱的人会离开、自己在感情上

    注定会孤独一生的感受。你可能觉得亲近的人会去世,或者永远

    离开这个家,或者因为更爱别的人而抛弃你。不知为何,你总觉

    得自己会因为各种原因而被抛弃。由于这个想法,你可能会过分

    黏着亲近的人。但讽刺的是,你最终却把他们推远。即便是正常

    的分离,也可能让你感到不安或者愤怒。

    不信任和虐待

    不信任和虐待[1]

    性格陷阱,是一种别人会以某种方式伤害你

    或者对你不好的预期。比如,别人可能欺骗你、对你撒谎、操控

    你、羞辱你、对你造成人身伤害,或者占你便宜。假如掉入这个

    性格陷阱,你会躲在一面叫作“不信任”的高墙背后保护自己。你

    绝不会让别人靠得太近,总是怀疑别人的企图,并倾向于做最坏

    的假想。你预计你爱的人会背叛你,所以要么干脆彻底回避人际

    关系,要么选择和你无法敞开心扉的人建立肤浅的关系。还有一

    个可能,就是你一边选择与对你恶劣的人在一起,一边痛恨对

    方,想要报复他。两种与你在这个世界上独立生活的能力相关的性格陷阱:依

    赖和脆弱。

    依赖

    假如掉进了依赖的性格陷阱,你会感到只有在获得他人诸多

    帮助的前提下,你才能比较好地处理日常生活。你会把别人当作

    拐杖,需要持续不断的支援。在孩童期,当你试图独立自主的时

    候,总有些人或事让你觉得自己是无能的。成年以后,你主动寻

    找强大的依靠。你依赖他们,同时也不介意他们主宰你的生活。

    在工作中,你不愿意自己做决定,不愿意自己行动。不用说,这

    个性格陷阱正在限制你。

    脆弱

    掉入脆弱性格陷阱的你,生活在忧心灾难即将降临的恐惧中

    ——无论是天灾、人祸、疾病,还是财务方面的困难。你在这个

    世界上很难体会到安全感。童年时期,有各种影响让你觉得这个

    世界很危险。你的父母很可能太过担心你的安全,以至于对你过

    度保护。现在你常有过分且不符合实际的恐惧,你让恐惧控制了

    你的生活,耗费大量的精力来反复确认自己是安全的。你的恐惧

    可能围绕着疾病的主题,比如担心惊恐发作、患上艾滋病,或者

    怕自己发疯;也可能是以财务问题为焦点,比如担心破产、流落

    街头;还可能是其他恐惧性场景,比如害怕坐飞机,害怕遭抢

    劫,担心地震。

    两种与他人的情感联结强度相关的性格陷阱:情感剥夺和社交孤立。

    情感剥夺

    情感剥夺是一种认为他人永远不可能满足自己对爱的渴望的

    信念。你觉得没人真正在乎或者理解你的感受。你发现自己容易

    被冷漠、不愿付出的人所吸引,或者你自己就是个冷漠和不愿付

    出的人,这无可避免地导致了不如意的人际关系。你觉得受到了

    欺骗,你的情绪在愤怒和受伤、孤独之间来回变换。讽刺的是,你的怒火恰恰会把别人赶得更远,进一步地延续了你情感剥夺的

    感受。

    当情感剥夺的患者前来寻求心理治疗时,他们的那种孤独感

    甚至会在他们离开诊所之后,继续萦绕在我们的办公室里。这是

    一种空虚,一种情感失联的状态,而他们是一群不明白爱是什么

    的人。

    社交孤立

    社交孤立讲的是我们与朋友以及自己所在群体的联结。它是

    一种孤立于全世界、觉得自己格格不入的情绪感受。掉入这种陷

    阱的你,童年时觉得自己被其他孩子所排斥,不属于任何一个朋

    友圈子。这也许是因为你的某些不同寻常的个人特点导致你觉得

    自己与众不同。而成年后,你仍然经常通过逃避行为来维护这个

    性格陷阱:你逃避社交,逃避交朋友。

    可能是由于你的某些特质不招其他孩子待见,你在童年时候就受到排挤。这样的经历让你觉得自己不讨人喜欢。而成年后,你可能认为自己容貌丑陋、对异性毫无吸引力、社会地位低、言

    辞乏味、个性无趣或者有其他某种缺陷。你反复演绎童年时被拒

    绝的经历,在社交场合里总是觉得低人一等,并表现得矮人一

    头。

    社交孤立这个性格陷阱并不总是那么明显。很多掉入这种陷

    阱的人,在与亲密、熟悉的人的相处中,表现得相当自如,甚至

    富有社交魅力。他们在一对一的关系中,可能也不会表现出这种

    性格陷阱。但是,在聚会、课堂、会议或工作场合,他们焦虑和

    疏离的程度有时会严重得让人吃惊。他们有种焦躁不安的特质,仿佛一直在寻找一个自己能融入的地方。

    两种关乎自尊的性格陷阱:自我缺陷和失败。

    自我缺陷

    掉入自我缺陷这个性格陷阱的人,在内心深处会觉得自己充

    满缺点和缺陷。你相信,假如有个人离你足够近,真正了解你,那么这个人会发现你其实根本不值得爱。你的缺点必将展露无

    遗。当你还是个孩子的时候,你觉得家人没有尊重你真实的自

    己。相反,他们不断批评你的“缺点”。因而你责备自己,觉得自

    己不配得到爱。成年之后,你也害怕去爱。你很难相信亲近的人

    会看重你,所以随时抱着被拒绝的准备。

    失败失败的性格陷阱也是一种根植于内心的想法,认为自己在学

    业、工作、体育运动等方面都不足以获得成就。相较于周围的

    人,你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当你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周遭的

    人和事让你感到自己在成就方面始终低人一等。你可能曾经有过

    学习障碍,或者从未有过足够的自制力来掌握诸如阅读之类的重

    要能力。周围的其他孩子总是比你出色,你被别人指指点点,说

    你“笨”“没天赋”,或者“太懒惰”。成年之后,你过度夸大自己的

    失败,并且总是按照会导致失败的方式行事,于是一直把自己拘

    束在这个性格陷阱里。

    两种与自我表达(即表达自己想要什么以及满足自己真实需

    求的能力)相关的性格陷阱:屈从和苛刻标准。

    屈从

    屈从这个性格陷阱,会让你为了取悦他人或满足他们的需

    要,而牺牲自己的需求和愿望,甚至你允许他人控制自己。你这

    样做,既可能是出于内疚感(你认为如果首先照顾了自己的需

    求,就等于伤害了他人),也可能是惧怕自己的不服从会招致惩

    罚或被抛弃。童年时,你身边的某个人(通常是家长)一直要求

    你无条件地服从。成年后,你还是不断地跟那些强势、控制欲强

    的人交往,对他们俯首帖耳。或者你也可能选择那些自身有各种

    心理缺陷,因此需求极多,却无法回应你付出的交往对象。

    苛刻标准

    掉入苛刻标准这个性格陷阱的人,会无休止地鞭策自己实现对自己来说很高的目标。你会过度在意地位、金钱、成就、美

    貌、秩序、认可,不惜为此放弃幸福、快乐、健康、成就感、良

    好的亲密关系。你可能还会拿自己的严苛标准去要求别人、对别

    人武断地评头论足。当你还是孩子的时候,你就被要求做到最

    好,只要没能做到最好就等同于失败,而你认识到你做的每一件

    事都不够好。

    权利错觉

    最后一个性格陷阱是权利错觉,和接受生活中实际限制的能

    力有关。掉入这个性格陷阱的人会感到自己是特别的。他们坚

    信,自己可以立马做到、说出,或者得到自己想要的任何东西。

    他们不去考虑别人是否会觉得这是合理的,不考虑什么才是切实

    可行的,通常来说又要花费多少时间和耐心,以及别人得付出多

    少代价。他们在自我约束方面存在问题。

    许多掉入这个性格陷阱的人小时候都被溺爱。家长没有要求

    他们学会自我控制,或者像其他孩子那样去遵循一定的限制。成

    年之后,他们依旧会在自己的要求没得到满足时大发脾气。

    现在,你已经大致了解哪些性格陷阱比较符合你的情况了。

    下一章,我们将告诉你性格陷阱是从哪里来的,或者说,在我们

    童年时,性格陷阱是怎么产生的。

    [1] 原文是“ abuse”,英文中abuse 含义比中文的“虐待”更为宽

    泛,可以指代各种不恰当的使用和对待;作为一个性格陷阱的名

    称,本书统一采用虐待的译法。——译者注第3章 了解性格陷阱

    我们可以通过三个核心特征来辨认性格陷阱。

    辨认性格陷阱

    1.它们是持续一生的模式或者主题。

    2.它们带有自我伤害性质。

    3.它们想方设法地要自我延续。

    正如第1章所说,性格陷阱是起始于童年,并在一生中不断

    重复上演的模式或主题。这个主题可能是被抛弃、不信任、情感

    剥夺或任何我们描述过的其他主题。最终的结果是,成年以后,我们会设法再次创造童年时让我们最受伤的情境。

    性格陷阱带有自我伤害性,具有自暴自弃的特点,因此看着

    性格陷阱的上演对治疗师来说也是件痛苦的事情。我们会看到像

    帕特里克这样的人再一次被遗弃,或者像玛德琳这样的人再一次

    被虐待。患者被激发他们性格陷阱的情境所吸引,就像飞蛾扑火

    一般。性格陷阱损害我们的自我意识、健康、与他人的关系、工

    作、幸福、情绪……它影响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性格陷阱的生命力非常顽强。我们感到强大的推动力要把它

    继续维系下去。这是人性中寻求一致性的部分体现。性格陷阱是

    我们所熟知的。虽然它令人痛苦,但也让人感到舒服和熟悉,因此它非常难被改变。此外,性格陷阱通常源自童年期对原生家庭

    的适应。这些模式在童年时是可行的,问题是,当它不再有效

    时,我们还在继续重复。性格陷阱是如何产生的

    很多因素会影响性格陷阱的产生。首先是气质[1]。气质是天

    生的,它指的是我们情绪的构成方式、对事件做出反应的自然模

    式。

    与其他天生的性格特点一样,气质因人而异。气质也包括一

    系列的情绪。下面是我们认为主要由遗传决定的性格特点的一些

    例子。

    可能的气质维度

    害羞的←→外向的

    被动的←→攻击性的

    情绪淡漠的←→情绪激烈的

    焦虑的←→无畏的

    敏感的←→坚韧的

    你可以把自己的气质理解为在所有维度上的特征之和,既包

    括以上列举的维度,也包括我们尚不知道或理解的其他维度。

    当然了,行为也受环境的影响。安全的、鼓励性的环境,可

    能把一个天生害羞的孩子培养得相对外向;而如果环境足够糟,即使性格天生相当坚韧的孩子,也可能被击垮。遗传与环境塑造和影响我们,即便纯粹的生理特征也是如此

    (虽然程度更轻)。例如身高,我们天生就具有长到某个高度的

    潜力,但能否长到那么高,部分取决于环境——我们是否被喂养

    得当、是否拥有健康的生活环境等。

    环境中最重要的早期影响是家庭。在很大程度上,家庭的氛

    围就是我们早期生活环境的氛围。当我们再次演绎一个性格陷阱

    时,重演的几乎都是童年的家庭场景。例如,帕特里克重演了被

    妈妈遗弃的境遇,玛德琳重演的是被虐待的境遇。

    大多数情况下,家庭的影响在出生时最强,随着孩子的长大

    会逐渐减弱。同伴、学校等其他影响逐渐变得重要起来。不过,家庭的影响仍然是最主要的。在童年早期生活环境不利时,性格

    陷阱就会产生。下面是一些例子。

    不利早期环境示例

    1.父母中一方是虐待性的,另一方表现得消极无助。

    2.父母在情感上很疏离,且对成就的期望值很高。

    3.父母总是在吵架,你被夹在中间。

    4.父母一方患病或者抑郁,另一方缺位,你成为照顾者。

    5.你与父母中的一方过分亲密,被当作父母中的另一方的替

    代者。

    6.父亲或母亲过于恐惧,对你过度保护,且害怕独处,总是黏着你不放。

    7.父母总是批评你,在他们眼里你什么都不够好。

    8.父母过于纵容你,没有给你设定任何边界。

    9.你被同伴排斥,或者感到自己异于他人。

    遗传与环境互相作用。童年环境的恶劣影响与我们个人的气

    质相互作用,共同影响性格陷阱的形成。气质会部分决定父母如

    何对待我们。例如,一般来说,家中的数个孩子中,只有一个被

    虐待。同时,气质也会部分决定我们面对父母的方式。同样被虐

    待的两个孩子,可能一个变得被动消极,另一个则奋起反抗。

    [1] 原文是“ temperament”,很多心理书籍将其译为“气质”,本书采用此种译法以保持一致。——译者注要想茁壮成长,孩子需要什么

    要想成为一个适应良好的成年人,并不需要完美无缺的童

    年。正如温尼科特所说,只要“足够好”就行了。孩子对基本安

    全、与他人的联结感、自主性、自尊、自我表达和合理规则有特

    定的核心需求。若这些都能被满足,那么孩子的心理通常能够健

    康发育。而当孩子的需要严重不被满足的时候,才会发生问题。

    这些不足就是我们所说的性格陷阱。

    我们需要什么才能茁壮成长

    1.基本安全

    2.与他人的联结感

    3.自主性

    4.自尊

    5.自我表达

    6.合理规则

    基本安全(性格陷阱:遗弃、不信任和虐待)

    有些性格陷阱处于核心地位,比方说基本安全就是最核心的

    性格陷阱。它出现得很早,甚至婴儿就可以有这个性格陷阱。对

    婴儿来说,安全感是绝对首要的,关乎生死。基本安全性格陷阱受家庭对待孩子方式的影响。抛弃或虐待

    的威胁来自于我们最亲近的人——那些本该爱我们、照顾并保护

    我们的人。

    童年时被虐待或遗弃的人是受伤害最严重的。他们在任何地

    方都不会感到安全。他们感觉糟糕的事情随时都会发生——他们

    爱的人会伤害或者离开他们。他们感到很容易受伤、很脆弱。很

    小的事情就能打破他们的平衡。他们的情绪激烈且不稳定,冲动

    且会自我伤害。

    孩子需要安全、稳定的家庭环境。在安全的家庭环境中,父

    母是可预期的可及的,会在生活上和情感上陪伴孩子;家里的任

    何一个人都不会被虐待;吵架是在正常范围内的;没有人去世或

    长时间把孩子单独抛下。

    妻子总是出轨的帕特里克,童年时家庭就不稳定。他妈妈是

    个酒鬼。

    帕特里克:有些晚上,她根本就不回家。她就是不会出现。

    虽然我们都不说,但也都知道她在哪里。她在家的时候,也和不

    在家没什么区别。她总是处于醉酒或宿醉的状态,或者正在喝醉

    的过程中。

    若父母严重酗酒,那几乎可以肯定你对安全的需求从未被完

    全满足过。

    我们可以说,成年的帕特里克对不稳定的生活上瘾了。不稳

    定的情境像磁铁一样吸引着他。具体来说,他被不稳定的女人所吸引。她们让他产生很多化学反应。他爱上的正是那类女人。

    有安全感的孩子能够放松并信任他人。核心的安全感是一切

    的基础。若没有安全感,其他的就更谈不上了。我们也无法进行

    接下来的发育和成长任务,精力都花在对安全问题的担心上了,无力顾及其他。

    重复不安全的童年情境是最为危险的。最终结果就是,不断

    匆忙而轻率地从一段自我伤害的关系跳到下一段,或完全逃避任

    何关系,就像玛德琳在大学毕业后那样。

    与人联结(性格陷阱:情感剥夺、社交孤立)

    若要建立一种与他人的联结感,我们需要爱、关注、共情、尊重、情感、理解和引导。我们需要从家庭以及朋友那儿得到这

    些。

    与他人的联结有两种。一种是亲密关系。亲密关系通常是指

    与家庭、爱人或好朋友的关系。他们与我们有最亲密的情感联

    结。在最亲密的关系中,这种联结的感觉就好像对爸爸或妈妈的

    感觉。第二种是社交关系。这是一种适应更大社会环境的归属

    感。社交关系是与朋友圈子或社区团体的关系。

    联结问题可能是不易察觉的。你看起来似乎融入得非常好,可能有家庭、爱人,或者是某个团体的一分子。但是,在内心深

    处,你仍感到脱节、感到孤单,并渴望拥有一种不曾有过的关

    系。只有非常敏锐的人才会发现,你并未真正与周围的人建立联

    结。你与别人保持一定距离,不允许任何人靠得太近。或者可能你的问题更严重:你是个独行侠,永远是一个人。

    在第1章中描述的、对一个又一个女人都不满意的杰德,就

    有严重的亲密关系问题。面对亲密关系,他畏缩躲闪,把自己最

    亲密的关系也保持在肤浅的层面。最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他说

    不出任何一个让他觉得亲近的人。

    杰德在情感的真空中长大。他几乎不认识他的父亲,母亲则

    冷漠疏离。家里没有任何情感交流,也没有肢体上的情感表达。

    我们说,童年期的剥夺涉及三个方面:照顾、共情和引导。杰德

    在这三方面都被剥夺了。

    若是有联结问题,那对你来说,孤单就是一个问题。你可能

    感到没有人真正了解你,或关心你(情感剥夺性格陷阱),或感

    到与世隔绝、自己在哪里都融入不了(社交孤立性格陷阱)。那

    是一种空虚的感觉,一种对联结的渴望。

    自主性:独立生活(性格陷阱:依赖和脆弱)

    自主性是像同龄人一样与父母分离,并在世界上独立生活的

    能力,是离开家、拥有自己的生活、身份认知、目标和方向,所

    有这些都不依赖于父母的支持和指导的能力,是像一个独立个体

    一样去做事的能力——是拥有自我。

    在一个鼓励自主性的家庭里,父母教授孩子自我照顾的能

    力,鼓励孩子承担责任,教孩子良好的判断能力。他们鼓励孩子

    探索外面的世界、与朋友交流。他们不会过分保护孩子,他们告

    诉孩子世界是安全的,教孩子如何在其中保护自身安全。他们鼓励孩子发展独立的自我。

    但是,你的童年也许不太健康,被鼓励的是依赖和依靠。父

    母也许没教你自力更生的能力。相反地,他们把所有的事都替你

    做了,并破坏你想自己做自己的事的尝试。他们可能教你说世界

    是很危险的,不断警告你可能存在的危险和疾病,阻止你践行自

    己的意愿。他们教你说,你不可能依靠自己的判断和决策在世上

    生存。

    第1章中说到的海瑟是一个害怕很多东西的女人。她在童年

    时被过度保护。她的父母因为自身对危险的时刻担忧而不断地警

    告她各种危险。他们教给了她脆弱的感觉。

    海瑟的父母并没有恶意。他们自己感到恐惧并想保护海瑟。

    一般都是这样,过度保护孩子的家长其实很爱自己的孩子。海瑟

    有脆弱性格陷阱,因为她太害怕到外面的世界里去,或者做任何

    事。她的自主能力受损了。

    感到足够安全、可以去探索世界是自主性的一个表现方面。

    觉得有能力面对常规事务,并有独立的身份认知是另一个方面。

    后者与依赖性格陷阱的关系更大。

    依赖的性格陷阱是指没有能成功地发展出在世上独自生存的

    胜任感。可能你的父母过度保护了你:他们替你做决定、帮你承

    担责任。他们也可能是不知不觉地破坏了你的独立性,每次你自

    己去尝试的时候,他们都批评你。结果,长大以后你会感到,在

    没有比自己强大、聪明的人来指导、建议或提供财务支持的情况下,你就无法有效地处理好任何事情。即使离开了父母——很多

    人永远都不会离开父母——你也会与一个扮演父母角色的人建立

    关系。你会去找一个可以替代父母角色的伴侣或老板。

    有依赖问题的人通常自我身份认知发展不全,或过分卷入他

    人的生活。他们的自我认知与父母或配偶纠缠在一起。这种情况

    的典型形象是:一个妻子完全融入了丈夫的生活,失去了独立的

    自我意识。她对丈夫唯命是从,没有自己的朋友、兴趣爱好或想

    法。她聊天时,聊的都是关于丈夫的生活。

    感到足够安全可以去探索世界,感觉自己能行,并有强大的

    自我意识是自主性的必要组件。

    自尊(性格陷阱:自我缺陷和失败)

    自尊是指在个人生活、社交和工作中的一种自我价值感。它

    来自从家人、朋友和学校中得到的被爱与被尊重的感受。

    理想条件下,每个人都应该有一个利于自尊发展的童年,被

    家人爱并欣赏着,被同伴接纳,在学校获得成功,受到表扬和鼓

    励,而非过度批评或排斥。

    但是,对你来说,也许并非如此。也许你的父母或兄弟姐妹

    总是批评你,以至于你做的任何事都不被接受。你感到自己不招

    人喜欢。你也许被同伴排挤,他们让你觉得自己不受欢迎,也或

    许你在学习或体育项目上感到很失败。

    长大成人后,你也许对生活的某些方面有不安全感。在自己的弱势领域缺乏自信——可能是亲密关系、社交情境或工作等领

    域。在弱势领域,你觉得自己不如他人。你对批评或拒绝也特别

    敏感。做一件具有挑战性的事情让你觉得焦虑,你或者完全避免

    挑战,或者在挑战面前表现得差强人意。

    关于自尊的两个性格陷阱是自我缺陷和失败。它们分别对应

    了在个人和工作领域中的自卑感。失败性格陷阱是指在工作与成

    就领域感到能力不足,是一种自己没有同事成功、没有他们有天

    赋,或不如他们聪明的感觉。

    自我缺陷这个性格陷阱指的是一种觉得自己先天有缺陷的感

    受,即觉得别人越了解你,就越不会爱你。自我缺陷陷阱通常与

    其他陷阱共同出现。第1章中讨论的五个患者里,玛德琳、杰

    德、卡尔顿三人在各自主要的性格陷阱之外,也同时具有缺陷性

    格陷阱。

    玛德琳是被继父性虐待的那个患者。不信任和虐待与自我缺

    陷这两种性格陷阱经常并发。儿童几乎总是会因为被虐待而自

    责,感觉一定是因为自己太坏或不值得被爱,所以应该受到虐

    待。

    与一个又一个女人纠缠不清的杰德有很深的自我缺陷感。为

    了掩盖这种感觉,他采取了一种高冷的态度。总是在取悦他人的

    卡尔顿也觉得自己有缺陷,他否认自身需求的一部分原因就是觉

    得自己不配得到更多。

    自尊受创会导致羞耻感。羞耻感在这儿就成了主导情绪。有自我缺陷和失败这两种性格陷阱的人,在生活中充满了对自己的

    羞耻感。

    自我表达(性格陷阱:屈从和苛刻标准)

    自我表达,是指表达自己的需求、感受(包括愤怒)和偏好

    的自由。它隐含的意思是我的需求与别人的需求同等重要。我们

    有自在地生活,而不必过分压抑的自由。我们可以自由地去做让

    自己开心的事、追求自己的兴趣爱好,而非身边有什么就得去做

    什么。我们也可以花时间去玩、去做有意思的事,而不是只能去

    工作、无止境地竞争。

    在一个鼓励自我表达的早期环境中,我们会被家长鼓励去发

    掘自己天生的兴趣和偏好。在做决定的时候,我们的需求和愿望

    会被照顾到。只要不严重伤害他人,我们完全可以表达自己的悲

    伤或气愤等情绪,也可以经常表现得活泼、无拘束和热情。家长

    鼓励我们寻求玩耍与工作的平衡,给我们提出的要求、标准是合

    理的。

    若是成长在一个阻碍自我表达的家庭,当你在表达自己的需

    求、偏好或感受时,则会被惩罚,或被迫感到内疚。父母的需求

    和感受总是优先于你,这一点使你感到很无力。当你表现得活

    泼、无拘无束时,会感到羞愧。工作与成就被过分强调,快乐与

    乐趣则是可以被牺牲的。除非你表现得很完美,否则父母就会对

    你不满。

    总是在取悦他人的卡尔顿的生长环境就破坏了他的自我表达。他的父亲总是批评他,且很有控制欲,母亲经常抑郁和生

    病。

    卡尔顿:我父亲对我总不满意,他总是试图改变我,告诉我

    我该是什么样。母亲总是躺在床上,她总是生病卧床。我很努力

    地尝试照顾她。

    卡尔顿的自我意识并未被重视。父母利用他来达成自己的目

    标。为避免让父母生气或抑郁,他学会了推迟自己的需求。他的

    童年是很糟糕的、没有自我的。他说:“我感觉我从来都不曾是

    一个孩子。”

    自我表达受限有三个征兆。一个是非常迁就他人,总是取悦

    身边的每个人、照顾别人的需求,总是像殉道者一样自我牺牲,不关心自己的需求。你看到身边人受苦就不能忍受,总是牺牲自

    己的欲求去帮助他人。你甚至为别人做得太多了,以至于别人和

    你在一起时,都会感觉内疚。从内心里讲,当你的付出不被感激

    的时候,你会感到很脆弱、消极或愤恨。你太受他人需求的支配

    了。

    自我表达受限的第二个征兆,是过分压抑或控制。你可能是

    个工作狂,你全部的生活都绕着工作转。这里所说的工作可以是

    指职业,也可以指其他事情。你可能会每时每刻都努力把自己收

    拾得很漂亮,所有的东西都必须整理地干净有序,做事情必须遵

    循最适当、最正确的方式。

    你也许情绪淡漠,生活中完全没有顺其自然这回事。你压抑自己的自然反应,不论是出于必须按照别人的想法做事的感受

    (屈从性格陷阱),还是有一定要达到某些高不可攀的标准的理

    由(苛刻标准性格陷阱),你感到自己没有在真正地享受生活。

    你的生活是暗淡无趣的。你以某种方式剥夺了自己的快乐、放松

    和愉悦感。

    自我表达方面有问题的第三个征兆,是有很多未被表达的愤

    怒。长期的愤恨在暗地里发酵,偶尔会在出人意料的时候几乎不

    受控似的爆发。你也许感到抑郁,被困在了一个让人很没成就感

    的模式里。生活看起来很空虚。你在做你应该做的所有事,但却

    感觉不到丝毫快乐。

    现实边界(性格陷阱:权利错觉)

    现实边界的问题,在很多方面,其实与自我表达问题正好相

    反。当你不被允许自我表达时,等于是在过度控制,压抑自己的

    需求来满足别人的。而当你在接受边界限制上有问题的时候,则

    是不考虑他人,过分关注自己的需求。你可能太不顾及他人了,以至于让别人觉得你自私、苛刻、控制欲强、自我中心或者自

    恋。同时,你也可能有自我控制方面的问题。你太冲动或情绪

    化,以至于很难达成自己的长远目标。你总是选择即时满足,不

    能忍受例行公事或无聊的任务。你觉得自己很特殊、有特权,可

    以想怎样做就怎样做。

    承认现实中的边界和限制,意味着可以接受对自己行为的合

    理限制,不论是内在的还是外在的规则限定。它囊括了在行事中

    理解并考量他人需求的能力,即很好地平衡自我需求与他人需求的能力。它也包含了一种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以达成既定目

    标、避免社会惩罚的能力。

    如果我们成长在一个具有合理限制的童年环境中,父母会给

    我们的行为设立特定结果,以奖励合理的自我控制和自我约束。

    我们不会被过分宠溺、给予过度自由。我们被教导要承担责任。

    我们需要去完成作业、参与家务劳动。父母帮助我们学会从他人

    的角度思考,并关注他人的需求。除非必要,不去伤害他人。尊

    重他人的权利和自由。

    但是,也许你的童年环境没能使你养成合理的边界感。父母

    可能过分宠你,或者过度宽容。他们给你想要的任何东西,奖励

    你摆布他人的行为,比如只要你发脾气就可以为所欲为。他们没

    有适当地管理你,他们允许你不受控制地发脾气。你从未学会互

    相回馈的原则,也从未被鼓励去理解、顾及他人的感受。你没被

    教会该如何自我约束、自我控制。所有这些错误都会导致权力性

    格陷阱。

    或者也可能是另一种情况,即你的父母情感冷漠,没有什么

    情感表达。你总是被批评和贬低。你在之后的人生中,也产生了

    一种权力感,以弥补或逃避批评和贬低。

    权利错觉感会破坏生活。最终,人们会觉得受够了你。他们

    或离开你,或报复你。恋人和你分手,朋友不再和你在一起,工

    作上被辞退。若是你的不能接受边界和限制的问题还会带来自我

    约束和控制方面的困难,你的健康甚至会受到影响。你可能会吸

    烟过度、药物成瘾、锻炼太少、暴饮暴食。你甚至还可能犯罪,比如情绪失控、打人、因酒驾而被拘留。自我约束问题会导致你

    无法实现自己的既定目标,你可能会因为实在无法约束自己而不

    能完成需要做的事情。

    有边界和限制问题的人非常倾向于责备(他人)。他们总是

    指责别人,而不会认识到自己才是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有边

    界问题的人不太可能来读我们这本书。他们相信别人才是有问题

    的,而非自己。但是,很有可能,本书的许多读者与有边界问题

    的人有来往。第1章中讲的五个患者都没有边界问题。但是,他

    们中的很多人都与有边界问题的人维持着自伤性的人际关系。总结

    总之,下边是一张性格陷阱的分类列表。

    11个性格陷阱

    I.基本安全

    1.遗弃

    2.不信任和虐待

    II.联结感

    3.情感剥夺

    4.社交孤立

    III.自主性

    5.依赖

    6.脆弱

    IV.自尊

    7.自我缺陷

    8.失败V.自我表达

    9.屈从

    10.苛刻标准

    VI.现实边界

    11.权利错觉

    下一章中我们会讨论性格陷阱是如何运作的,以及不同的人

    应该怎么应对自己的性格陷阱。第4章 屈从、逃避和反击

    性格陷阱一直在积极地编织着我们的生活体验。或明显或微

    妙,它们影响了我们的思想、感受和行为。

    对性格陷阱,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应对方式。这就是为什么在

    相同环境下长大的孩子也可以表现得很不一样。比如,同样是被

    父母虐待的两个孩子,他们回应虐待的方式可能非常不同。一个

    变成了消极、恐惧的受害者,并终其一生都是如此。另一个可能

    会公然反抗或挑衅,甚至可能会离家出走,成为在街头讨生活的

    青少年。

    之所以如此,部分是由于我们生而不同的气质和天性,我们

    可能容易害怕,可能很活跃,可能开朗,或者羞涩。气质会让我

    们向不同的方向发展。同时,还有一部分原因是我们选择模仿不

    同的父母。由于施虐者通常会与受害者结婚,他们的孩子自然有

    两种不同的榜样可以选,既可以选择模仿施虐的家长,也可以选

    择模仿受害的家长。三种应对性格陷阱的方式:屈从、逃避和反击

    [1]

    让我们来分别看一下亚历克斯、布伦登和麦克斯三个人的不

    同故事。他们都有缺陷这个性格陷阱。在内心深处,他们三人都

    觉得自己有缺陷、不被喜爱和羞耻。但是,他们应对缺陷感的方

    式完全不同。我们称这三种方式分别为屈从、逃避和反击。

    亚历克斯:屈从于缺陷感。

    亚历克斯是一名19岁的大学生。你与他见面时会发现,他不

    看你的眼睛。他会一直低着头,说话的时候声音很小,几乎听不

    到。他脸红、结巴,在别人面前把自己放得很低。他总是为各种

    差错道歉,即使不是他的问题,他也会把事情怪到自己头上。

    亚历克斯总是觉得自己低人一等,总是拿自己的缺点与别人

    比,觉得别人比他要好得多。因为这个原因,社交活动对他来说

    从来都是很痛苦的。上大学的第一年,他去参加了几个派对,但

    他太焦虑了,以至于无法和任何人说话。“我想不出来要说些什

    么。”他解释说。现在他已经二年级了,作为一个大二的学生,他再也没参加过任何一个大学派对。

    亚历克斯开始与同宿舍的一个女生交往后,女朋友总是批评

    他。他最好的朋友也总是批评他。他觉得所有人都会批评他,而

    这个想法总是被不断证实。

    治疗师:你为什么这么苛责自己?亚历克斯:我猜我是想在别人批评我之前,先自我批评。

    亚历克斯有很强烈的羞耻感。他总是脸红且低着头走路,就

    是因为他为自己感到羞耻。他把生活中的所有事都解读为自己有

    缺陷、不被喜欢、没有价值的证据。

    亚历克斯:我觉得自己是个被社会拒绝的人。学期已经过

    半,我仍然不认识任何一门课上的任何一个人。其他人都坐在一

    起聊天,但我就像一块木头一样坐在那里,没人和我说话。

    治疗师:你和别人说话吗?

    亚历克斯:不。谁会想和我说话呢?

    亚历克斯用一种仿佛自己真的有缺陷那样的方式去思考、感

    受和行动。性格陷阱渗透、影响了他生活中各种方面的各种体

    验。这就是屈从。当我们选择了屈从这种应对方式,性格陷阱就

    会如影随形地跟着我们。亚历克斯非常清楚自己一直有一种缺陷

    感。

    当我们屈从的时候,我们会扭曲自己对客观情况的认知,以

    证实性格陷阱的确存在。性格陷阱被激活时,我们会产生强烈的

    情绪反应。我们选择那些会强化性格陷阱的伴侣或情境。我们主

    动维持着性格陷阱的运转。

    亚历克斯总是扭曲或曲解各种情境,以强化自己的性格陷

    阱。他的认知是有偏差的:他觉得别人在攻击或羞辱他,尽管别

    人并没有真的在那样做。他看待事物有很强的偏颇,把消极方面放大,把积极方面缩小,把所有事情都理解为是自己不足的佐

    证。他在这点上完全没有逻辑可言。当我们选择屈从的时候,就

    会不断地曲解或误解别的人和事,以保持性格陷阱的持续运转。

    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会习惯扮演某种角色,或习惯被以某

    种方式看待。如果我们生长于被虐待、忽视、喊叫、长期批评或

    支配的家庭,我们就会觉得那就是最舒适的环境。尽管可能很不

    健康,多数人仍会去寻求并创造熟悉的、与生长经历相似的环

    境。屈从的全部本质,就是设法在现实生活中继续重复童年的模

    式。

    亚历克斯小时候,家里人总是批评和贬低他。这是缺陷陷阱

    的典型源头。长大后,他也采取一种确保自己最终会被批评或贬

    低的行为方式。他选的朋友和恋人都经常批评他。他表现出一种

    羞耻感,并总是急于认错。他会在别人面前批评自己。当别人对

    他好的时候,他会疏远人家,并自觉或不自觉地破坏与对方的关

    系。亚历克斯努力地维持着这种状态。当周围的环境过于支持他

    的时候,他会试图改变这种状况,好继续回到羞耻与沮丧的情绪

    状态,那让他觉得舒服。如果他一时间觉得自己比别人强,或和

    别人一样强,他也总会设法回到劣势地位。

    屈从涵盖了所有我们正在不断重复着的、自我伤害性的行为

    模式。我们复制童年不幸的各种方法都属于屈从的表现。我们仍

    是那个孩子,那个正在经历旧时痛苦的孩子。屈从将我们的童年

    经历延伸至成年生活。因此,我们总是觉得改变无望。我们只知

    道这个永远无法逃离的性格陷阱。这是一个自我维系的闭循环。布伦登:逃避缺陷感。

    布伦登40岁了,从未有过亲密的人际关系。他的空余时间多

    半用来在社区小酒馆与哥们一起抱怨生活。让布伦登最感到舒服

    的就是这种随意、友好,但又不会深入讨论个人生活的人际关

    系。

    布伦登的妻子是一个与自身情感脱节的女人。她非常重视维

    护自己的形象。她看重自己的已婚状态,但并不在意丈夫是不是

    布伦登这个人。她有关系很好的闺蜜,却并不期待与布伦登之间

    能有很亲密的关系。她想要一个男人,因为这样就能够扮演传统

    妻子的角色。他们婚姻只是基于传统的男女角色,而不是真正的

    亲密关系。他们几乎从不对彼此吐露心事。

    成年以后,布伦登一直是个酒鬼。虽然家人和朋友都建议他

    参加匿名戒酒会,但他并不理会。他说自己才不是酒鬼,他喝酒

    只是为了娱乐,并且完全能够控制自己。除了在社区小酒馆喝酒

    以外,他也会在某些社交场合喝酒,尤其是当他觉得在场的所有

    人都比自己强时。

    布伦登来进行治疗是因为他变得抑郁了。与亚历克斯相反,他并不知道自己有性格陷阱。他花了很长时间来确保自己不知

    道。刚开始接受治疗的时候,他只是隐约知道自己有一些缺陷

    感。当我们问他,他觉得自己如何时,他否认自己有低自尊或羞

    耻的感受。(在之后的治疗中,这些感受非常强烈地表现了出

    来。)我们不得不从各个方面和布伦登的逃避作战。我们让他在家

    庭作业中写下消极想法,他没照着做,并声称:“为什么要去思

    考呢?这只会让我感觉更糟。”我们让他闭上眼睛想象自己还是

    个孩子,他说:“我什么也看不到。我的大脑一片空白。”或者,他说看到了自己小时候的照片,照片上的孩子没有任何情绪反

    应。我们问他,对虐待他的爸爸有什么感受,他坚持说自己没有

    觉得愤怒。“我爸爸是个好人。”他说。

    布伦登试图逃避自己的缺陷感。逃避能让我们避免思考性格

    陷阱,我们把它从脑海中赶了出去。逃避也让我们避免感受性格

    陷阱,当情绪产生的时候,我们就把它压下去。我们吸毒、暴

    食、强迫性地打扫卫生或者疯狂工作,我们避免任何可能会激活

    性格陷阱的情境。事实上,我们照常去思考、感受和行动,就像

    性格陷阱从未存在过一样。

    很多人完全回避所有会让自己觉得脆弱、敏感的生活领域。

    若你也有缺陷陷阱,可能就会像布伦登一样,避免所有亲密的人

    际关系,从不让任何人接近。若是有失败陷阱,你可能会逃避工

    作、学校功课、升职或承担新任务。若是有社交孤立陷阱,你可

    能会避免团体活动、聚会、会面和大型会议。若是有依赖陷阱,你可能会避免一切需要独立能力的情况,并对独自去公共场合充

    满恐惧。

    我们把逃避作为应对性格陷阱的方式是很自然的选择。当性

    格陷阱被激活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大量的负面情绪——悲伤、羞耻、焦虑和气愤。我们非常想逃避这种痛苦,不想面对自己的

    真实感受,因为那太让人难过了。逃避的缺点是,我们永远都无法战胜性格陷阱。从不面对真

    相,我们就只能被困住。对于自己都不愿承认的问题,我们是不

    可能改变的。相反,我们会不断重复同样的自我伤害行为,重复

    建立有害的人际关系。为了不经历痛苦、安然生活,我们剥夺了

    自己做出改变、彻底摆脱这些痛苦的机会。

    当逃避的时候,我们就与自己达成了某种协议。在短期内我

    们不会再感到痛苦,但是,长期来讲,我们却要承担年复一年的

    逃避所带来的后果。只要还在逃避,布伦登就永远得不到自己最

    想要的东西——爱人与被一个理解他的人爱。爱是布伦登在童年

    时代就没有得到的。

    采取逃避的方式,我们就放弃了情感生活。我们不去感受,我们麻木地生存,无法感到真正的快乐和痛苦。由于避免面对问

    题,我们最终会伤害身边的人。我们也容易因此染上酒精或药物

    成瘾的恶果。

    麦克斯:对缺陷感反击的应对方式。

    32岁的麦克斯是股票经纪人。表面上,他很自信且笃定。事

    实上,他很自命不凡,有一种优越感。他苛责别人,也很少承认

    自己的错误。

    麦克斯来参加治疗是因为妻子威胁说要离开他。他坚信他们

    之间的所有问题都是妻子的错。

    治疗师:所以,你的妻子对你很生气?麦克斯:如果你问我,我认为,她才是造成了所有问题的那

    个人。她总是小题大做,而且对我要求太多。她才需要接受治

    疗。

    事实上,麦克斯选择的是一位非常顺从、自我牺牲,且很崇

    拜他的妻子。多年来,他对妻子说话越来越过分(言语虐待)且

    越来越自私,妻子终于决定:要么他们开始心理治疗,要么她就

    离开麦克斯。

    麦克斯总是会给自己建立一个优势的地位。他选择会奉承他

    的人做朋友和雇员,而不选择那些会挑战他或与他争论的人。他

    享受这种优越感。他把绝大多数精力用来追求声望和地位。为了

    达成这一目标,他会采取任何必要的方式操纵、利用别人。

    他在治疗中也试图让自己处于优势地位。他询问了我们的资

    质、方法、能力、成功经验和年龄,并不断提醒我们,他有多成

    功。当我们告诉他,我们认为他对妻子很不好时,他非常愤怒。

    他坚持说,我们不了解他的感受。他坚持认为,他想要约在什么

    时间治疗就可以约在什么时间,因为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人。当

    我们拒绝他的要求时,他再次变得很愤怒。他觉得自己没有得到

    应得的特殊待遇。

    麦克斯并不知道自己有性格陷阱,然而他的性格陷阱一直伴

    随着他。麦克斯让自己生活在一种优越感里,一种与他童年时的

    经历截然相反的体验。童年时,父母让他觉得自己是个卑微的孩

    子,他现在则要尽可能与那时的自己不同。我们也许可以说,他

    把一生的时间都用在了保护那个孩子,并奋力击退那些他认为会对他进行批评和虐待的人。

    当我们反击的时候,我们是在弥补这个性格陷阱带来的伤

    害,我们说服自己也说服他人:真相恰恰相反。我们告诉自己,我们是特别的、优越的、完美的、不会犯错的,我们带着这个面

    具去感受、行动和思考。我们拼命地戴紧这个面具,不肯放手。

    反击的出现,是因为它能在被贬低、被批评和被羞辱之外,提供另一种方案。它是一种脱离糟糕的脆弱感的方式,它能帮到

    我们。但当它太过极端时,就会适得其反,最终反伤自己。

    反击看似有益。事实上,很多我们崇拜的对象都是反击者,比如一些电影明星、摇滚明星和政治领袖。但是,虽然他们似乎

    很能融入社会,并且在他人眼中很成功,但他们通常不能与自己

    和平相处。他们私下里经常会觉得自己有缺陷。

    为了应对这种缺陷感,他们将自己置于可以获得观众掌声的

    场景中。获得掌声事实上是一种对内心深处卑微感的补偿。他们

    反击的方式是,在被别人发现自己的缺点并看轻自己之前,就用

    成功来掩盖掉。

    反击会让我们远离他人。我们太投入于让自己看起来很完

    美,甚至不在乎谁会因此而受伤。无论对他人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还是要继续反击,但那注定是会有消极作用的。最终,人们

    会离开我们,或以某种方式报复我们。

    反击也会影响真正的亲密关系。我们失去了信任的能力,失

    去了脆弱、与他人在深层次联结的能力。我们见过一些患者,他们宁愿失去一切,包括婚姻、与他们所爱之人的亲密关系,也不

    愿冒险变得脆弱一些。

    无论我们试图变得多么完美,最终总会在一些事情上失败。

    反击者从来都学不会该如何应对挫败。他们不会承担自己的失

    败,也不会承认自己的能力有限。但是,当一个重大挫折出现的

    时候,反击的模式会被彻底粉碎。这时,反击者通常会开始崩

    溃,并变得很抑郁。

    反击者在内心深处经常是很脆弱的。他们的优越感很容易就

    被打破。最终,他们的盔甲上会出现裂缝,感觉整个世界都在崩

    塌。这时,性格陷阱会以巨大的力量卷土重来,最初的缺陷、剥

    夺、排斥或虐待等感受都会回来。

    我们刚才说的三个人,亚历克斯、布伦登和麦克斯,他们都

    有缺陷这个核心性格陷阱。在内心深处,他们三人都觉得自己有

    缺陷、没有价值、不被喜爱。但是,他们应对缺陷感的方式完全

    不同。

    亚历克斯、布伦登和麦克斯的案例都相对比较典型,他们每

    个人都主要使用一种应对方式。事实上,单一的应对方式是很少

    见的。大多数人会用综合使用屈从、逃避和反击。为了克服性格

    陷阱,重塑我们的心理健康,我们必须学会如何改变这些应对方

    式。

    下一章将告诉你如何不屈从、不逃避、不反击地有效面对性

    格陷阱。[1] 在图式治疗中,这些分别对应保持、逃避和补偿的应对

    方式。——译者注第5章 如何改变性格陷阱

    性格陷阱是一种长期模式,像上瘾和坏习惯一样根深蒂固,很难改变。改变需要面对痛苦的意愿。你必须要直视并理解它。

    改变也需要自制力,要能每天系统地观察和改变自己的行为。改

    变不能是漫不经心的、有一搭没一搭的,需要持续的练习。改变性格陷阱的基本步骤

    我们将以丹妮尔为例,带着你熟悉改变的具体步骤。丹妮尔

    有遗弃陷阱。她今年31岁,正在与罗伯特交往,罗伯特不肯给她

    承诺。他们在一起11年了,虽然她向罗伯特要求了很多次,但罗

    伯特仍不愿与她结婚。

    每隔一段时间,罗伯特就会跟她分手一次。每次,丹妮尔都

    会感到绝望。她在某次分手后开始了心理治疗。

    丹妮尔:我不想再有这样的感受了,我受不了了。我脑子里

    只有罗伯特,他让我沉迷。我一定要把他找回来。

    这种执念是遗弃陷阱的一个特征。在两人的分手期,丹妮尔

    偶尔会与别的男人约会,但她从未对罗伯特以外的任何人感兴趣

    过。稳定、平稳型的男人让她厌倦。

    以下就是丹妮尔为改变自己的模式而采取的步骤,也是我们

    向患者推荐的步骤。

    1.识别并标记自己的性格陷阱

    第一步是识别自己的性格陷阱。这可以通过做第2章中的性

    格陷阱问卷来实现。一旦你能够识别性格陷阱,并明确它是怎样

    影响你的生活的,你就更容易去改变它。通过给性格陷阱命名,比如缺陷、依赖,并阅读本书后半部分的相应章节,你将更深刻

    地了解自己,对自己的生活有更清醒的认识。这种洞见是第一步。

    丹妮尔通过各种不同的方法,认识到了自己的遗弃陷阱。治

    疗刚开始时,我们给她做了性格陷阱问卷,她在遗弃部分的得分

    很高。

    丹妮尔:我猜在某种程度上,我一直知道,我害怕被别人抛

    弃。因此我总是很恐惧,担心自己最终会被抛弃。

    一般来说,患者在识别性格陷阱的时候,会有一种把一直以

    来都隐约知道的问题明确化了的感觉。

    丹妮尔很容易就明白了遗弃这个主题是如何影响她的生活

    的。她与罗伯特恋爱长跑的主题就是遗弃。她也通过对过去的意

    象练习回忆、知悉了自己的性格陷阱。当我们让她闭上眼睛,任

    由童年的景象浮现于脑海,其中压倒性的主题也是遗弃。

    丹妮尔:我看到了自己。我站在客厅沙发旁边,努力想让母

    亲注意到我,但是她喝醉了,我无法让她注意到我。

    从丹妮尔记事起,母亲就是个酒鬼。她7岁时,父亲抛弃家

    庭与他人结合。当他与新妻子生育孩子后,就逐渐地进一步脱离

    了之前的家庭。他把丹妮尔和丹妮尔的妹妹留给了明显不能妥善

    照料孩子的母亲。

    丹妮尔被父母双方都遗弃了。母亲因为酒精成瘾而抛弃了

    她,父亲离开了家、真正意义上抛弃了她。父母的遗弃是她童年

    的核心。最终,丹妮尔意识到,遗弃问题自始至终紧紧地缠绕着她的

    生活。性格陷阱这个理念把她的经历用她能理解的方式梳理清

    楚。

    性格陷阱是你的敌人。我们希望你能做到知己知彼。

    2.了解性格陷阱的童年起源,感受你内心受伤的孩子

    第二个步骤是去感受性格陷阱。我们发现,若不重历内心深

    处的痛苦,则很难去改变它。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些阻断这种痛苦

    的机制。但不幸的是,阻断了痛苦,我们就无法充分体会到性格

    陷阱的存在。

    要想感受性格陷阱,需要去回忆童年经历。我们将请你闭上

    眼睛、让童年的画面自然闪现,不要强迫——就让它自然而然地

    出现在脑海里。试着尽量深入地去感受每一个画面,尽量生动地

    重现早年记忆。试过几次以后,你就会开始回忆起童年时的感受

    了,就会感受到与性格陷阱紧密相连的苦楚或其他情绪。

    这样的回忆是痛苦的。如果你因此觉得不堪重负或被惧怕所

    压倒,这意味着你需要接受治疗。你的童年经历太痛苦了,所以

    不应该一个人去独自回忆,而是需要一个引导者、一个盟友。治

    疗师正可以扮演这样的角色。

    当你感受到童年的自己时,我们会请你与之对话。你内心的

    这个孩子是处于冻结状态的。我们想让他恢复生机,这样才可能

    成长和改变。我们想让这个孩子痊愈。我们会让你与内心的孩子进行对话。你可以通过大声诉说或

    写信的方式来对话。你可以用惯用手(通常用来写字的那个手)

    来给这个孩子写信,然后让这个孩子用另一只手回信。我们发现

    童年的自我可以通过非惯用手出现。

    与自己内心的孩子对话,开始听起来会有点儿奇怪。但是,如果你继续阅读本书,就会越来越理解这个概念。下面是丹妮尔

    与她内心的孩子对话的例子。这次对话也发生在我们之前描述的

    那个场景里,她正在努力让醉酒的妈妈注意到自己。

    治疗师:我想让你和你内心的孩子对话、帮助她。

    丹妮尔:嗯……(停顿)我进入那个场景,抱起小丹妮尔,让她坐在我腿上。我说,“我很抱歉你有这样的遭遇,很抱歉你

    的父母不能像你所需要的那样陪伴你。但我会陪着你的。我会帮

    你撑过这一关,确保你顺利度过”。

    我们会让你去做的还包括:安慰你内心的孩子,给他提供指

    导、建议和共情。虽然你一开始会觉得这些练习有点傻儿和奇

    怪,但是,我们发现大多数人都会从中获益匪浅。

    3.收集反对性格陷阱的证据,在理性层面证明它无效

    你的生活经历让你完全信服性格陷阱的真实性。丹妮尔全身

    心地相信,所有她爱的人都会抛弃她。她在情绪上和理智上都接

    受了自己的性格陷阱。

    改变的第三步,是从理智上挑战性格陷阱。为此,你必须证明它不是真的,或者至少是可以被改变的。你必须质疑它的有效

    性。只要你还相信它是有效的,就不能真正改变它。

    要否定性格陷阱,首先要列举生活中所有支持和反对它的证

    据。例如,如果你觉得自己在社交中不受欢迎,就要首先列举支

    持这个性格陷阱的所有证据,即你不受欢迎的证据。然后再列举

    所有反对这个陷阱的证据,即你受人欢迎的证据。

    大多数情况下,证据都会显示性格陷阱是假的,也就是说,你事实上并不是有缺陷的、无能的、失败的、注定会被虐待的,等等。但也有些时候,性格陷阱是真的。比如,你可能总是受排

    挤或一直逃避,所以没有学会必要的社交技巧。于是就真的在某

    些方面不受欢迎。再比如,你也许在学习和工作上逃避了太多挑

    战,导致在自己选定的领域中失败。

    请你看一看肯定自己性格陷阱的证据列表。有没有任何证据

    表明是你天生就像性格陷阱所描述的那样,还是说,你是在童年

    时期被家人和同辈洗脑灌输了这样的想法?例如,你是天生就无

    能,还是被好批判的父母反复灌输到自己也开始信以为真了(依

    赖陷阱)?你小时候真的有那么与众不同,还是父母溺爱纵容

    你、让你觉得自己就应该比别人获得更多(权利错觉陷阱)?问

    问自己,支持性格陷阱成立的那些证据现在是否仍然成立,还是

    说,这些证据仅符合童年时的你?

    如果经过这些分析,你仍然觉得自己的性格陷阱是真的,那

    就问问自己:“我该如何改变自己这方面的问题?”探讨一下你该

    如何补救。以下是支持丹妮尔遗弃陷阱的证据列表的一部分。

    所有我爱的人都会抛弃我的证据

    证据

    如果不是我缠着罗伯特,他就会离开我。

    这本质上是真的,还是我被洗脑了?

    这不是真的。事实上,当我缠着罗伯特的时候,他会觉得没

    劲、生我的气、想要离开我。我之所以会这样认为,是因为小时

    候,无论我如何努力,都无法留住父亲。

    我该如何改变?

    我可以不再缠着罗伯特,给他一点儿空间。独处时,我可以

    学着放松,而不是总想着被抛弃的可能性。

    以下是证明丹妮尔性格陷阱错误的一部分证据。

    并非所有人都会抛弃我的证据

    1.我和妹妹一直很亲近。

    2.曾经有过几个想和我在一起的男朋友,但是因为对罗伯特

    的执念,我从未给过他们机会。

    3.我的治疗师一直陪伴着我。4.我有一个一直很关心我的阿姨,她一直想帮助我。

    5.我有一些相交多年的老朋友。

    6.虽然时好时坏的,但是,我和罗伯特在一起已经11年了。

    列完证据清单以后,把反对性格陷阱的证据总结一下,写在

    一张卡片上。这是丹妮尔写的卡片的样例:

    遗弃卡片

    虽然我觉得每个亲近的人都会抛弃我,但那并不是真的。我

    之所以有这种感觉是因为双亲在我幼年时抛弃了我。

    虽然生活中曾有许多被抛弃的经历,但在很大程度上,这是

    由于我受到那些不愿付出的男人和朋友的吸引。

    但是,在我的生活中并不是所有人都是这样。我可以把这些

    人从我的生命中移除,并选择与愿意陪伴我、愿意付出的人交

    往。

    很多时候,当我感到被某人抛弃时,我应该问问自己,是否

    是自己太过敏感。即使感觉别人抛弃了我,也有可能只是因为我

    的遗弃陷阱被触发了,或是因为有些什么细节让我想起了童年时

    的经历。别人有权获得一些私人空间。我需要给他们这个空间。

    每天都读一读这张卡片,随身带着它,在床边或你每天都能

    看到的地方放上一张。4.给造成你性格陷阱的父母、兄弟姐妹或同伴写信

    宣泄对自己的遭遇的愤怒和悲伤很重要。情感的钳制是让你

    内心的孩子冻结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们想请你让内心的孩子发声

    ——允许他表达自己的痛苦。

    我们会让你给所有伤害过你的人写信。我们知道,要做到这

    一点很可能需要克服强烈的内疚感,尤其是面对父母时。把矛头

    指向父母并不容易。父母也许并无恶意,他们的出发点可能是好

    的。但是,请把这些考量暂时放在一边,单纯地描述事实。

    在信中表达自己的感情。告诉他们,他们做的哪些事伤害了

    你,那些事让你有怎样的感受。告诉他们那样做是错的。告诉他

    们你希望事情是怎样的。

    你可能决定不把信寄出去。写出和表达感受的过程才是最重

    要的。况且,父母的感受和行为往往也是无法改变的。这一点你

    应该早就知道了。写这封信的目的不是改变父母,而是让你自己

    重新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下面是丹妮尔写给母亲的信。

    亲爱的妈妈:

    在我的生命里,你一直是一个酒鬼。我要告诉你,这给我造

    成了什么影响。

    我觉得自己从未有过真正的童年。相反地,我必须总是去担忧其他孩子做梦都不会去想的事情。我不确定我们是否有东西

    吃。所有的事情都得我自己做。当其他孩子在外边快乐地玩耍

    时,我得做晚饭、打扫整个房子。

    你不知道你让我多丢脸。我记得六岁的时候,我就得学会熨

    衣服,否则,我就得穿着皱巴巴的衣服,被其他孩子嘲笑。我也

    不能带任何人到家里来。

    你从未像其他的母亲那样陪伴我。你从来没到学校看过我。

    我也不能跟你说任何问题。你就只是躺在沙发上,自己喝酒,直

    到不省人事。我非常努力地想把你叫起来,做一个妈妈该做的

    事,而你从来没有做到过。

    我觉得非常伤心,自己失去了那么多。也曾经有几次你在我

    身边陪着我,那感觉真的很特别。比如,那次我因为高中时的男

    友伤心,你起来跟我聊天了。我多么希望你能总是如此。

    然而,我却不得不在母亲缺位的巨大空洞中长大。那个巨大

    的空洞现在仍然在我心中。你那样待我是不对的。你做错了。

    这样一封信能够澄清是非,能够大声讲出你的故事,这很有

    可能是你第一次这样做。

    5.认真详细地检查性格陷阱的运行模式

    我们想让你明确性格陷阱在你的生活中是如何运行的。在本

    书的后续章节里,也就是具体讲述各个性格陷阱的章节里,我们

    会帮你识别出那些强化性格陷阱的自我毁灭性的习惯。我们会让你写出,自己是如何屈从于性格陷阱的,以及应该

    如何改变它们。下面是丹妮尔写的样例。

    我在日常生活中强化遗弃陷阱的方式

    1.我缠着罗伯特并想控制他。

    2.当朋友没有立刻回复我电话的时候,我就非常生气。我可

    以给朋友们更多空间,当他们忙于自己的生活时,我不会觉得受

    到威胁。

    3.我过分关注罗伯特的生活,而忽略了自己的生活。我可以

    把关注点从他的生活转回到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去做对我来说重

    要的事,比如去见朋友、画画、读书或写信。我可以去做点儿有

    意思的事,也可以对自己更好一点儿。

    我可以如何改变

    我可以给罗伯特一些自由时间,而不是不停地盘问他去了哪

    里、做了什么。我可以让他告诉我,他对我们的关系有什么不开

    心或生气的地方,而不是崩溃或和他争吵。我可以停止每五分钟

    就问他一次是否爱我、是否会留在我身边的行为。当他要求个人

    空间的时候,我可以不再发怒。当他的生活中有好事情发生时,我不再觉得受到威胁。

    我可以给朋友们更多空间,当他们忙于自己的生活时,我不

    会觉得受到威胁。我可以把关注点从他的生活转回到自己的生活。我可以去做

    对我来说重要的事,比如去见朋友、画画、读书或写信。我可以

    去做点儿有意思的事,也可以对自己更好一点儿。

    6.下一步是打破这些模式

    填好第2章中的性格陷阱问卷,确认了自己的性格陷阱以

    后,我们想让你先选择其中一个开始入手。选择对你现在的生活

    影响最大的那个。若是那个太难,就选一个看起来容易掌握的。

    我们希望你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丹妮尔有不止一个性格陷阱。除了遗弃陷阱,她还有缺陷陷

    阱。她以为,没能让父亲留下来,没能有一个好母亲是她的错。

    如前所述,在被虐待或忽视的时候,孩子通常会责怪自己。

    但是,遗弃是丹妮尔的核心性格陷阱,是她选择最先解决

    的。她觉得自己需要一个稳定的基础,再来挑战其他性格陷阱。

    我们同意了。

    从你在第5个步骤中填写的表格里,选择两到三种强化性格

    陷阱的方式,尝试执行相应的改变策略。从你觉得自己能做到的

    地方开始,这是因为我们希望你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丹妮尔决定从改变自己对待朋友的方式开始。她试着不再一

    会儿缠着朋友们,一会儿又很生他们的气。如果他们没有回复她

    的电话或者邀约,她就过一段时间再打过去,而不是立刻就生气

    地打回去,或者显得过分难过。她也努力加强与那些忠诚的朋友

    们的友谊,弱化与不太忠诚的朋友的联系。她决心放弃与特别不稳定的(多数是酒鬼的)那些朋友的来往。这是一种失去,但至

    少是她自己决定的放弃。

    之后,请运用后续章节中描述的技巧,继续改变性格陷阱。

    逐一解决你列出的那些强化性格陷阱的行为。当你把一个性格陷

    阱解决得差不多了以后,再继续下一个。

    7.不断尝试

    不要轻易放弃或丧失信心。性格陷阱可以被改变,只是它需

    要付出很多的时间和努力。坚持住,不断地挑战自己。

    丹妮尔已经经历了一年多的心理治疗。偶尔,生活中的一些

    事仍会激发她的遗弃陷阱,但是,这种情况越来越少了,她的情

    绪也不那么激烈了。整体上来讲,事情会更快过去。并且,现在

    只有像分手这种更严重的事,才会激活她的性格陷阱。她的生活

    已然改变。

    最显著的变化是她和罗伯特的关系。她学会了给罗伯特一定

    的空间。过去,罗伯特觉得她让自己窒息,并花了很多时间试图

    离开她。他不肯给出承诺的一部分原因正是为了抗拒她的纠缠。

    另外,丹妮尔也学会了在自己生气的时候,平静地告诉罗伯特自

    己生气了,而不是冲罗伯特发脾气。当罗伯特抒发自己的愤怒情

    绪或谈论自己的生活的时候,丹妮尔也学会了倾听。她试着让罗

    伯特自己做主。

    几个月前,丹妮尔跟罗伯特说:要么结婚,要么就分手。罗

    伯特选择了结婚。当然了,世事并不可能总是如意。有些时候关系也会破裂。但是我们相信,与其被困在遗弃陷阱中,不如结束

    一段无望的恋爱关系。

    8.原谅父母

    原谅父母并不是必需的。尤其是如果他们曾严重虐待或忽视

    了你,你可能永远都无法原谅他们。这完全是你自己的选择。然

    而我们发现,在大多数情况下,对父母的宽恕会在治疗过程中自

    然而然地发生。在患者心里,父母的形象会渐渐变得不再那么巨

    大、消极。患者会认识到,他们的父母也不过是有着各自问题和

    忧虑的普通人,也挣扎在他们自己的性格陷阱中。事实上,这些

    父母更像是孩子,而非巨人。如此一来,他们慢慢就可以原谅父

    母了。

    再次强调,这并非一定会发生。你也许会原谅他们,也许不

    会。视你的童年经历而定,你可能决定永远都不原谅他们,事实

    上,你甚至可能决定与他们断绝联系。在你治疗的终点,等待你

    的也许是对他们的谅解,也许不是。无论如何,你必须做对你来

    说正确的事。无论你如何选择,我们都会支持你。改变的障碍

    根据给许多患者治疗的经验,我们列举了一些改变中最为常

    见的障碍,也列出了一些可能的解决方案。

    障碍1:你仍在反击,而非承认性格陷阱或为性格陷

    阱负责

    若是在改变过程中遇到了困难,有可能是因为,你还在为自

    己的问题或缺乏进步而责怪他人。你也许仍然不能承认自己的错

    误,不能负起改变的责任。你也许仍然在通过更努力地工作、让

    别人印象更深刻、赚更多钱、更卖力地取悦他人等方式过度补

    偿。(更多关于反击的内容,请见第4章。)

    不停换女友的杰德,在付出了很多努力以后,才能做到不再

    反击。他为了给自己的孤独找借口,总是对女人很挑剔,要求她

    们在外表和社会地位方面必须满足他高不可攀的标准,并且他自

    己也总是在追求那种兴奋的状态。这些都是他反击的方式。只有

    停止并超越这样的反击,他才能不再继续批评女性,不再试图在

    女性面前表现,而是和她们建立一种人与人之间正常的情感联

    结。他必须得与人走得足够近,才能看到性格陷阱以外的东西。

    以下是一些解决这个障碍的方法。

    方法1:做个实验。列一个清单,细数生命中所有让你后悔

    的选择。要是那些全都是你的错怎么办?你会有怎样的情绪感

    受?要是别人对你的批评是有一定道理的怎么办?对你这个人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尝试着去感受直面自身缺点的煎熬。尝试着去承认自己童年

    的苦痛,那些你想要却没能拥有的东西。

    方法2:逐渐减少工作量或少赚些钱。尝试克制自己有意在

    人前表现的欲望。试着体验自己只是和大家一样,既不特别也不

    优越的感觉。只有当你愿意去接纳这些感觉时,你才会允许自己

    脆弱到足以去做改变。

    障碍2:逃避体验自己的性格陷阱

    逃避是个很常见的问题。许多患者都觉得放弃他们的逃生路

    线很困难。你也许会发现自己也有同样的难点。你不允许自己去

    思考自己的问题、过去、家庭或生活模式。你不停地阻断自己的

    感受,或用酒精和药物来麻痹自己。

    我们理解你为什么想要逃避。停止逃避意味着让自己经历巨

    大的焦虑和痛苦。第1章中的五个患者都有逃避的问题。帕特里

    克通过对弗朗辛的执着迷恋来逃避面对自己的问题。玛德琳逃避

    性亲密引发的痛苦。海瑟逃避自认为危险的活动。杰德逃避情感

    上的亲密。卡尔顿逃避自己的需求和偏好。他们都需要停止逃

    避。

    要克服逃避这种应对方式,需要强大的动力。请你想一想自

    己以后的人生——你是想要不断地在性格陷阱里挣扎,还是想要

    重获自由。方法1:你必须允许自己去反思自身的问题,允许自己去感

    受童年的痛苦,然后才有可能改变。

    强迫自己做一些童年回忆的练习(在描述你的性格陷阱的章

    节中可以找到)。写下你对父母、对自身缺点和弱点的批评。

    坚持每天都这样做。

    方法2:分别列举逃避真实感受的好处和坏处。每天都读一

    遍这个清单,以提醒自己为什么要做改变。

    方法3:花几天时间,停止用喝酒、暴食、吸毒、过度工作

    的方法来逃避。在日记本上写下自己的真实感受。在这段时间

    里,尝试一下描述你的性格陷阱的章节内的想象练习。参加匿名

    戒酒、戒毒会。

    障碍3:你内心并未真正否认性格陷阱,在理性层

    面,你仍然接受性格陷阱

    另外一个障碍是仍然相信性格陷阱是真的。如果你在理性层

    面上仍然认同它,那就不可能去改变它。你必须对它的有效性提

    出足够的质疑,才有可能去做改变的尝试。

    例如,很长一段时间以来,海瑟一直对自己的生活环境非常

    焦虑。因为她仍然相信世界很危险、灾难随时都会发生。她保持

    着高度警觉的状态,时刻警惕着可能遭遇的伤害。

    海瑟仍然对自己的性格陷阱深信不疑,她仍相信自己在伤害面前极度脆弱。她必须改变这种想法。海瑟采用了几种不同的方

    法去改变:她自学了如何合理评估危险,努力降低自己对危险概

    率的过高估计,并采取合理的防范措施。她学会了在这样的情况

    下放松自己的身体。她的想法也逐渐改变了。

    性格陷阱不会立即让步。你必须一点一点地不断削弱它,逐

    步减弱它的引力。

    方法1:把书翻到描述你性格陷阱的那一章,再做一次否定

    这个性格陷阱的练习。承诺自己,一定可以打败性格陷阱。

    也许请一个你信任的人帮你一起做这些练习会很有帮助,因

    为这个人可以提供一个更客观的视角。

    方法2:仔细寻找生活中所有挑战性格陷阱的证据。寻找一

    切可能改变的途径。是否有什么特别的情况可以否定性格陷阱的

    存在?你是否曾被虐待?是否因为害怕失败、害怕被拒绝而不够

    努力?你是否选择了强化自己性格陷阱的朋友、爱人和老板等?

    尝试做个故意唱反调的人,据理驳斥自己的性格陷阱。

    方法3:总结反对自己性格陷阱的证据,写在一张卡片上

    (如前文所述),每天读几遍。

    障碍4:你首先选择解决的性格陷阱或任务过于困难

    一种可能是,你有不止一个性格陷阱,然后你选择从最让你

    难受的那个开始。但是,这个性格陷阱实在太难,所以你进展缓

    慢。还有一个可能,你虽然选择了一个难度适中的性格陷阱,但

    是你的改变计划太过冒进,你选择的改变策略可能太难。爱取悦

    他人的卡尔顿就是一个例子。当他最开始做坚定的自我表达练习

    的时候,他试图从父亲开始。这就是一个错误:因为那太难了。

    在面对父亲时,卡尔顿非常害怕,完全无法表达自我。对他来

    说,从父亲开始练习,是注定要失败的。

    虽然,卡尔顿最终在面对父亲时也实现了坚定的自我表达,但是,那是在他已经磨炼技巧,从不那么让人惧怕的人身上建立

    起信心之后才做到的。卡尔顿首先从陌生人开始,例如推销员和

    服务员,然后逐渐升级到熟人和同事,最后才集中攻克亲密关

    系。

    最重要的规则之一:永远只尝试可以搞定的任务。

    方法1:把计划分解成一个个小步骤。

    方法2:从相对容易的步骤开始,慢慢建立掌控感,逐渐升

    级到较难的步骤。

    障碍5:你在理性层面认识到了性格陷阱是错误的,但在情感层面仍然认同它

    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大多数患者几个月来一直告诉我们,不

    管逻辑和证据怎么说,他们内心深处仍然觉得性格陷阱是正确

    的。

    帕特里克,那个妻子有外遇的男人就是这样说的。即便他已经与一个稳定的、支持他的女人建立了健康的恋爱关系,他仍然

    感觉她会抛弃他。如果她哪怕仅仅是短暂地貌似心事重重或有些

    沉默,他就会变得警惕,然后拼命地试图把她拉回来。帕特里克

    不肯给她一点点私人空间。

    最后,帕特里克不得不试着放手。他必须学会给她一些空

    间。他得明白自己不会因此而失去她,放手也是安全的。

    方法1:提醒自己理解很容易,但改变很缓慢。也提醒自

    己,自己健康的一面会变得越来越强,性格陷阱会越来越弱。保

    持耐心,你的情绪感受终会改变。

    方法2:通过做更多的实验性练习,你可以加快改变的进

    程。把自己健康的一面与性格陷阱之间的对话写下来。开始对性

    格陷阱生气,为童年遭遇而哭泣,让自己感受到这种不公平。

    方法3:你也可以通过更加努力地改变固化性格陷阱的那些

    行为来加快这个进程。随着旧模式的改变,你会看到驳斥你的性

    格陷阱的新证据。这些新证据会更强烈地影响你的感受。

    方法4:最后,可以请求朋友的帮助和支持。朋友们可以帮

    你看到性格陷阱的谬误。

    障碍6:你还没有系统地、严格地去改变

    你可能只是漫不经心地在尝试改变,也可能只是偶尔才试一

    试。你可能跳过了一些步骤,或者从一个性格陷阱跳到另一个,并未完成所有该做的书面练习。我们认为老话说得很对:“慢而稳,事必成。”性格陷阱就好

    比一块石头,你必须用锤子把它敲碎。如果你只是偶尔敲一敲、三心二意地,有时敲敲这里,有时敲敲那里,那么这块石头将会

    继续存在很久。如果你系统地、努力地、坚决地去敲的话,效果

    会更好。

    方法1:再次阅读关于你的性格陷阱的章节,确保完成所有

    的练习。你做想象练习了吗?你列举正、反面的证据了吗?你写

    卡片了吗?给父母写信了吗?做行为改变计划了吗?所有的练习

    都是用书面形式记录的,还是只在脑子里想了想?

    方法2:每天花几分钟时间回顾自己的进步,再读一遍你的

    性格陷阱卡片。今天,你的性格陷阱被触发了吗?你是否屈从于

    固有模式了?每天都督促自己用不同的方式去思考、感受、行

    动。

    障碍7:你的计划缺少某个重要的元素

    也许你并未完全理解强化自己性格陷阱的想法、感受和行

    为。也许你的改变计划中缺少了取得进步所必需的某个步骤。

    卡尔顿是个很好的例子。虽然在面对妻儿的时候,他可以更

    坚定自信,但是他心里仍然很不高兴、很气愤。他可以冷静地告

    诉妻儿自己生气了,他可以拒绝她们的不合理要求,当她们的行

    为打扰到他的时候,他也可以请他们做出改变。但是,他仍然在

    压抑自己,并因此生气。

    后来,我们发现了问题所在。他的问题其实真的很简单。他没有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没有表达出自己的想法和偏好。他不告

    诉别人想从他们那里获得什么,然后又因为得不到自己想要的而

    生气。表达自己的需求就是卡尔顿的计划中十分必要,但缺失了

    的重要元素。

    方法1:请一个你信任的人来检视你的性格陷阱和改变计

    划。也许这个人会注意到你漏掉的生活模式问题。

    方法2:更加仔细地审查你的性格陷阱所带来的典型问题行

    为。(问题行为清单请见具体描述你的性格陷阱的章节。)看看

    你是否忽视了与你切实相关的部分内容。

    障碍8:你的问题太根深蒂固,无法自我修正

    在向我们求助以前,很多患者都曾努力尝试过自我改变。当

    他们发现自助没有成效的时候,才开始接受心理治疗。

    可能你就是这种情况。即使你遵循了书中的所有步骤,也仍

    然改变不了。即使你付出了很多努力,性格陷阱仍然统治着你的

    生活。

    你也许就是无法自我改变。如果是这样,可以尝试接受治

    疗。与信任的人建立亲近的关系也许正是你所需要的。治疗师可

    以扮演替代父母的角色帮助你治愈、挑战你,或更客观地指出你

    的问题所在。

    方法:寻求专业的个体或团体心理治疗。现在你对总体的治疗方案有所了解了,接下来我们将分章节

    逐一讲解每个性格陷阱。这样,改变的过程就可以开始了。第6章 “请不要离开我”:遗弃陷阱

    艾比:28岁,她生活在害怕失去丈夫的恐惧中。

    艾比告诉我的第一件关于她自己的事情就是,在她小的时

    候,父亲去世了。

    艾比:那是在我7岁的时候,父亲在公司心脏病突发,去世

    了。对我来说,要接受这点真的很痛苦,其实我对他只有挺模糊

    的记忆。当然我还有一些他的照片。我记得他很高大、温暖,总

    是会拥抱我。他去世后,我经常站在窗边等他回家。(开始

    哭。)我猜我就是不能接受他去世的事实。我永远也忘不了自己

    站在窗边等他时的那种感觉。

    治疗师:在现在的生活中,你还会有那种感觉吗?

    艾比:有,我现在也有。当我丈夫离开的时候,我就有这种

    感觉。

    关于丈夫科特经常出差这件事情,他们夫妻之间产生了一些

    问题。科特每次出差,艾比都会变得非常不安。

    艾比:每次的场面都差不多。我哭,他试图安抚我,但这没

    有用。他不在的时候,我要么很害怕,要么在哭。我感到很孤

    独。而他回来以后,我会非常生气,因为他让我受了这么多痛

    苦。这也是整件事中最有讽刺性的部分。等他终于回家了,我却

    很生气,甚至不想见到他。科特开始害怕回家。艾比在他不在家的时候,还总是要给他

    打很多很多的电话。有一次仅仅是因为想听到他的声音,艾比就

    打电话把他从一个重要的商务会议中叫了出来。

    帕特里克:35岁,他妻子与其他男人出轨。

    帕特里克的人生并未经历重大亡故。他经历的是日复一日

    的、持续性的丧失。在帕特里克八岁以前,母亲一直是个酒鬼。

    帕特里克:她最糟的时候,会不断地狂饮,会消失两三天。

    我从不确定她是否还会回家。在家喝酒是她最好的情况了,但

    是,她还是不会陪伴我。无论她在不在家,只要她在喝酒,我就

    是独自一人。

    帕特里克的妻子弗郎辛有过一系列的外遇。她总是保证说再

    也不会这样了,表示会对帕特里克忠诚,但是,她从未做到过。

    她经常不回家,各种解释和发誓自己是清白的,但是帕特里克知

    道她在说谎。

    甚至在开始治疗之前,帕特里克就已经意识到了,自己现在

    等妻子回家的感觉和童年时等母亲的感觉很相似。

    帕特里克:我考虑过这个问题。虽然弗朗辛不喝酒,但我却

    如同又回到了面对母亲时一般,我不理解这是为什么。我等着弗

    朗辛回家,这种孤单的感觉和那时一模一样。

    琳西:32岁,她一次又一次地谈恋爱,一直安定不下来。我们对琳西的第一印象是她非常可爱和热情。多数人需要花

    一点儿时间才能跟我们熟络起来,但琳西不用。她迅速就和我们

    建立了某种情感联结。几次会面以后,我们就感觉好像已经做她

    的治疗师很多年了。

    第一次见面时,琳西告诉了我们她来治疗的原因。

    琳西:我希望能找到那个人,会和我结婚并永远在一起的那

    个人,但这似乎永远不会实现。

    治疗师:实际上的情形是怎样的呢?

    琳西:我不停地换男朋友。

    琳西的恋爱经历都是大起大落的。她总是很快、很热切地开

    始一段感情。她会感到很害怕,然后又把这种情绪掩埋。有时在

    恋情刚开始的几周里,她就会说“我爱你”,想要每分每秒都和男

    友在一起,并说“要永远在一起”这样的话。然而,因为太快、太

    过,大多数男人都被吓跑了。

    琳西很热情,她的感情比一般人更强烈。在恋爱中,她似乎

    会失去一切理智,并迷失在自己的情绪中。一旦对方稍稍疏远一

    点儿,她就开始指责对方是想要离开她。她会考验对方,看对方

    会有多容忍她,为此,她有时会做些出格的事。比如,有一次,她参加男朋友的生日聚会,但中途却和另一个男人一起离开了。

    当一段恋情结束,她再次孤身一人的时候,就会感觉空虚无

    聊。大量的消极情绪开始淹没她,让她无法忍受,所以她会立刻匆匆开始一段新的感情。她的恋情总是很短,都是以被男朋友抛

    弃而告终。最终,她所有的男朋友都离开了她。遗弃问卷

    这个问卷测量的是遗弃性格陷阱的强度。请针对每个问题描

    述,给出1~6分的评分。评分是依据你成年生活的总体感受和行

    为。如果成年期不同阶段的生活差异很大,就以最近一两年的经

    验为准。

    计分标准

    1.完全不符合我

    2.基本不符合我

    3.有点儿符合我

    4.部分符合我

    5.基本符合我

    6.完全符合我

    如果你对任意一个问题给出了5或6分,那么即使总分很低,这个性格陷阱也许对你仍然适用。

    表 6-1得分解释

    10~19很低。这个性格陷阱大概对你不适用。

    20~29较低。这个性格陷阱可能只是偶尔适用。

    30~39一般。这个性格陷阱在你的生活中是个问题。

    40~49较高。这对你来说肯定是个重要的性格陷阱。

    50~60很高。这肯定是你的核心性格陷阱之一。被遗弃的感觉

    在你内心深处,有一个根深蒂固的念头:自己一定会失去所

    爱之人,并将永远孤独。不管他们是因为去世、把你送走,还是

    离开了你。不知为什么,你就是觉得你终将被孤零零地留在那

    里。你已经准备好被抛弃,一直、永远地被抛弃。你相信失去的

    人就再也无法找回。在内心深处,你觉得孤独终老是自己的宿

    命。

    帕特里克:有时,当我在开车或做其他事的时候,这念头就

    会忽然涌上来,我知道弗朗辛最终一定会离开我。她会爱上别的

    男人,那就是结局。我唯一可以做的就只剩下思念她了。

    遗弃陷阱让你对爱绝望。你相信无论看起来多么美好,你的

    感情关系最终注定不会有好结果。

    你很难相信人们会陪伴你,不相信即使他们不在你的身边,也仍然在某种意义上守候着你。大多数人是不会因为与爱人的短

    暂分离而不安的。因为他们知道这并不会影响他们之间的关系。

    但是,有遗弃陷阱的人,就没有这种安全感。就像艾比说

    的:“我一看到科特出门,就感觉他好像永远也不会回来了。”你

    太想牢牢地抓住别人了,无论多小的分离的可能,都会让你过分

    地气愤或恐惧。特别是在恋爱中,你感觉在情感上很依赖对方,害怕失去那种亲密的联系。

    遗弃通常是一个前言语性的性格陷阱。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它开始于生命的头几年,那时孩子还没掌握语言能力。(艾比

    是个例外。她的性格陷阱开始得较晚,从7岁父亲去世时才开

    始。所以,相对来说,她的性格陷阱还没有那么严重。)多数情

    况下,遗弃发生得很早,在孩子还没学会用语言描述自身遭遇以

    前就开始了。因此,即使到了成年期,你可能还是无法形成有关

    性格陷阱经历的想法。但是如果你尝试去描述你的体验,可能会

    有这样的表达,“我很孤单”“没人会守候我”。因为开始得很早,所以,遗弃陷阱具有很强的力量。有严重遗弃陷阱的人,即使在

    面对非常短暂的分离时,也会产生像被遗弃的小孩子那样的情绪

    反应。

    亲密关系是触发遗弃陷阱的主要诱因。在一般的人际关系或

    群体中,遗弃陷阱可能并不明显。但是,与所爱之人的分离,会

    强有力地触发它。值得注意的是,并非只有真实的、现实生活中

    发生的分离,才会触发遗弃陷阱,想象的分离也有同样效果。有

    遗弃陷阱的人,通常过度敏感,会从无关的话语中读出遗弃的意

    味。所以,虽然遗弃陷阱最强力的诱因是那些真正的分离或失去

    (离婚、有人离开、有人死亡),但是在多数情况下,触发它们

    的都是那些更加不起眼的事件。

    你总是觉得自己在情感上被抛弃了。也许是你的配偶或爱人

    表现得有点儿无聊、疏远,或者他(她)短暂地分心了、关注了

    一下别人,也许是因为,他(她)提出了一个需要分开一小段时

    间的行动计划。任何让你感到分离的事,都会触发遗弃陷阱,即

    便你并没有真的失去什么,也没有人抛弃你。

    比如,在一次聚餐过程中,因为男友忽略了她说的一句话,琳西就突然离开了。

    琳西:我和格雷格在参加一次宴会,他正在和旁边的一个女

    人聊天,没听到我跟他说话。我就立刻站起来离开了。我感觉完

    全崩溃了。第二天他给我打电话时,我为此大发雷霆。

    治疗师:是什么让你那么不高兴?

    琳西:我之前就看到他看那个女人了。我肯定他对那个女人

    有兴趣。

    格雷格根本没听到琳西说话,自然不明白她为什么会有如此

    极端的反应。通过这次事件,格雷格进一步说服自己琳西不合适

    他。最终,和琳西一直认为的一样,格雷格离开了琳西。遗弃的循环

    性格陷阱被触发以后,如果分离的时间足够长,我们就会经

    历一整个负面情绪的循环:从恐惧到悲伤,最后到愤怒。这就是

    遗弃循环。如果你有这个陷阱,那这对你来说一定不陌生。

    首先,你会有种恐慌的感觉,仿佛自己是个在超市里暂时找

    不到母亲的孩子,孤身一人。你会有一种狂乱的“她在哪儿?就

    剩我自己,我丢了”的感觉。这种焦虑感会持续增长,达到恐慌

    的程度,并持续几小时甚至几天。但是,只要时间足够长,这种

    焦虑总是会过去的。最后,焦虑感会消失,你会接受这个事实,那个人已经走了。然后,你就会因为孤单而悲痛,就像失去的人

    永远也不会再回来了一样。这种悲痛可能会发展成抑郁。最终,尤其是当这个离开的人又回来了的时候,你会因为她的离开而生

    她的气,同时也生自己的气,怪自己想要的太多。

    两种遗弃

    遗弃有两种,分别源于两种不同的童年早期生活环境。一种

    源自过于安全、被过分保护的童年环境。这会造成遗弃陷阱和依

    赖陷阱的结合体。另一种源于没有稳定情感支持的童年环境。没

    有人能始终如一地给予孩子支持。

    两种不同的遗弃

    1.基于依赖而形成的遗弃。2.基于不稳定或丧失而产生的遗弃。

    很多有依赖陷阱的人也同时也有遗弃陷阱。事实上,我很难

    想象哪个人只有依赖陷阱而没有遗弃陷阱。有依赖陷阱的人,相

    信自己无法独自生存。在日常生活中,他们需要一个强大的人来

    引领和指导自己。他们需要被帮助。艾比就是同时有两个性格陷

    阱的例子。

    治疗师:如果你真的失去了科特,你觉得会怎样?

    艾比:我不知道。没有他,我就什么都应付不了了。我活不

    下去的。我无法想象没有他的生活。

    治疗师:你能维持基本生活吗,比如吃饭、穿衣、有地方

    住?

    艾比:不能,我无法独自在世上生活。(停顿。)我猜,我

    相信,如果没有他,我会死。

    如果你相信自己的生活完全依附于另外一个人,那么,失去

    这个人就是非常可怕的。所以,任何有严重依赖陷阱的人,也都

    必然有遗弃的问题。

    但是,反之则不然。很多有严重遗弃陷阱的人并没有依赖问

    题。他们的遗弃陷阱属于第二种,根源是童年期没有与本该最亲

    密的人(母亲、父亲、兄弟姐妹或好朋友)建立稳定的情感联

    结。帕特里克和琳西都属于这种情况,他们害怕被所爱的人抛

    弃,但是,独自生活对他们来说根本不是问题。虽然他们对配偶也有着某种依赖,但是那是情感上的,而非功能上、生活上的。

    如果你的遗弃陷阱源于童年环境的不稳定,那么具体的情况

    会是这样的:你曾经有过某种情感联结,但是后来不幸丧失。你

    之所以无法忍受与所爱之人分离,是由于他们不在你身边时你的

    情绪感受。这关系到在人性层面与他人的联结。当这种联结断

    开,你就像被抛进了一片绝望的虚无。

    琳西:格雷格离开之后,我觉得异常孤独。我能感到孤独萦

    绕着我,就像一种疼痛。那真是一种彻底的空洞。

    你需要依靠别人才能平静下来。这与依赖型的遗弃不同。在

    依赖型的遗弃中,你需要别人来照料你,就像孩子需要家长一

    样。在这种情况下,你寻求的是引领、指引和帮助。而在不稳定

    型的遗弃中,你寻求的是滋养、爱和一种情感联结的感觉。

    两者的另一个区别是:依赖型的人一般会有备用的人选。一

    旦主要依赖对象离开了,备选人物就可以立即替代前者的位置。

    或者,他们会认识一个新的人,迅速与他建立起另一段依赖关

    系。孤单的人基本不太会有依赖问题,因为依赖型的人是无法忍

    受孤单的。多数依赖型的人都具有发掘可以照顾他们的人的天

    赋。他们从一个照顾者身边跳到另一个照顾者身边,间隔很少会

    超过一个月。

    对于惧怕情感遗弃的人来说,却未必如此。他们可以长时间

    地独处,甚至可能会出于被伤害,或者惧怕再次受伤的理由,而

    从亲密关系中撤离。童年时,他们经历过孤独,知道自己能够在孤独中存活,所以孤独本身不是问题。真正可怕的是失去的过

    程,是在拥有了情感联结之后,再次失去,再次被丢回孤独之

    中。遗弃陷阱的起源

    当我们讨论性格陷阱的起源时,我们关注的主要还是童年生

    活环境的特征。我们现在已经比较了解,有缺失的童年环境(例

    如虐待、忽视和酗酒)会促进性格陷阱的形成。相对来说,我们

    不太讨论遗传的作用,部分原因是,研究者也不甚了解生理因素

    在长期人格模式形成过程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我们认为,遗

    传一定会影响我们的气质,进而影响我们儿时被对待的方式,以

    及我们当时的回应方式。但是,我们很少有办法去推测,孩子的

    气质具体会如何影响特定性格陷阱的形成。

    但是,遗弃陷阱并不符合这种一般规律,是个例外。婴儿的

    研究者们观察到,有些婴儿对分离的反应,比其他婴儿大很多。

    这说明,有些人也许从生理上,就更容易产生遗弃陷阱。

    我们如何回应与照顾者的分离,看起来至少有一部分是取决

    于先天因素的。对于新生儿来说,与母亲的分离攸关生死。在动

    物世界里,婴儿的存活完全依赖于母亲,如果失去了母亲,通常

    就会死亡。所以,婴儿的行为,天生就是为了避免与母亲分离。

    一旦与母亲分开,他们会哭,会表现出痛苦。就像约翰·鲍尔比在

    他的经典著作《分离》中描述的那样,他们会“抗议”。

    鲍尔比描述了几个与母亲暂时分离的婴儿和小孩子。他们与

    其他孩子一起被放在托儿所里。通过对他们的观察发现,分离有

    三个阶段,所有孩子都会经历这三个阶段。鲍尔比的分离三阶段

    1.焦虑

    2.绝望

    3.解离

    如前所述,孩子们首先会“抗议”,他们会表现出强烈的焦

    虑,拼命地寻找母亲,任何其他人都无法安慰他们。他们还会间

    歇性地生母亲的气。但是,随着时间一点点过去,如果母亲仍没

    回来,他们也就消停了,并进入一段抑郁期。在此期间,他们冷

    漠而回避。如果这时候托儿所老师试图与他们接触并建立情感联

    结,他们会完全漠视。但是,足够长时间以后,他们的抑郁会消

    退,并建立新的依恋。

    如果母亲在这个时候回来,孩子会进入第三阶段,解离。孩

    子会对母亲很冷漠,不想接近,或对母亲没兴趣。但是,随着时

    间流逝,解离会被打破,孩子会再度依恋母亲。此时,如果母亲

    又离开孩子的视线,孩子就很有可能会黏人且焦虑,即对母亲产

    生了鲍尔比所说的“焦虑型依恋”。

    鲍尔比说焦虑、绝望、解离的模式是普遍适用的。在与母亲

    分离时,所有孩子都会有这种反应。此外,在动物世界里也是一

    样。不只是人类婴儿,各种动物的婴儿也会有大体相同的反应模

    式。这种行为如此普遍,明显说明受某种生物因素影响。

    你也许发现了鲍尔比的分离过程与我们所说的遗弃循环的相似之处:焦虑、悲伤和愤怒。有些人,像琳西,对这个情绪循环

    的体验似乎天生就异常强烈。在面对分离时,他们的焦虑、悲伤

    和愤怒情绪异常强烈,以至于无法自我安慰,甚至感到完全与周

    围隔绝,感到绝望。他们无法长时间把自己的注意力从这种感觉

    上移开。如果离开的人不回来,他们就冷静不下来,没有安全

    感。他们对于失去所爱之人极度敏感。他们可以与他人建立深厚

    的情感联结,这是他们的天赋之一,但他们无法忍受孤单。

    天生对分离反应强烈的人,天生对所爱之人的离开无法自我

    安慰的人,都更容易产生遗弃陷阱。但这并不意味着,有这种生

    理特点的所有人都会有遗弃陷阱。它也部分取决于早期童年环

    境。

    如果你在婴儿期,有稳定的情感联结,特别是与母亲,或其

    他重要的人,那即使你有这种生理倾向,可能也不会产生性格陷

    阱。但如果你的成长环境太不稳定,又不断失去很多重要的人和

    物,那即使你没有这种生理倾向,也很可能会产生性格陷阱。

    然而,如果一个人的这种生理倾向越强,那么激活这个性格

    陷阱所需要的创伤就越少。以至于我们有时候回溯一个人的过

    往,却全然找不到是什么让其性格陷阱如此强烈。

    遗弃陷阱的起源

    1.你可能有分离焦虑的生理倾向,独处有困难。

    2.在你小时候,父母中有人去世或离开了家。3.在你小时候,母亲住院了或与你分开了很长时间。

    4.你是被保姆带大的;或是在福利机构里长大,母亲形象缺

    失;或者在很小的时候就去寄宿学校上学了。

    5.母亲不稳定。她经常因为抑郁、愤怒、醉酒,或者因其他

    缘故而离开你。

    6.你小的时候父母离婚了,或总是打架,让你担心家庭会破

    裂。

    7.因为某些原因,你失去了父母对你的关注。例如:弟弟或

    妹妹的降生、父母再婚。

    8.你的家庭关系过分亲密,你被过度保护。小时候,你没学

    会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难。

    当然了,早年失去父母是遗弃陷阱最糟糕的起源。艾比就属

    于这种情况。也许是父母一方生病了,不得不长时间离开你。也

    许是父母离异了,其中一方搬走了,渐渐忘记了你。在这里,父

    母死亡、生病、分居和离婚都属于同一种类型,都是重要的关

    系,最后却分离了。在生命早期失去父母是特别痛苦的。一般来

    讲,失去得越早,孩子越易受伤,遗弃陷阱就会越强。

    还有一些别的因素会决定失去父母对你的影响有多大。其

    中,其他亲密关系的质量就很重要。比如艾比,她和母亲的关系

    是非常稳定有爱的,这给她提供了莫大的支持,削弱了她遗弃陷

    阱的强度。所以,她的遗弃陷阱只局限在某些特定领域。她只会在与男性的恋爱关爱中重现自己的遗弃陷阱。另外,如果你找到

    了其他人替代失去的父母,并与其建立很好的关系,比如继父

    母,也会有所帮助。而如果失去的父母可以通过某种方式与你恢

    复关系,比如生病的父母痊愈回家,分居的父母破镜重圆,或酗

    酒的父母戒酒了等,这些都会有很大的好处。很多种经历都可以

    治愈遗弃陷阱。但是,被遗弃的记忆并不会消失。如果你有了很

    多治愈性的经历,那么可能只有很严重的事件,才会触发你的遗

    弃陷阱,比如真正失去所爱之人。如果你早年曾失去父母,就会

    很清楚承受这种失去会给你什么样的感受,再度陷入那种痛苦的

    可能性会让人非常恐惧。

    我们来看一下遗弃陷阱和情感剥夺陷阱的关键区别。情感剥

    夺的情况是,在现实中,父母总是在那里的,但是在情感关系

    上,你们一直不好,父母不知道如何很好地去爱、照顾和共情。

    这时,亲子关系是稳定的,但不够亲密。而遗弃的情况是,曾经

    有过与父母的情感联结,但又失去了,或者父母会时而出现,时

    而消失,完全无法预测。不幸的是,对有些孩子来说,父母既对

    他们没有很好的感情,且又无法预测。这也是比较常见的情况,结果孩子通常会既有情感剥夺陷阱又有遗弃陷阱。

    除了失去父母,遗弃陷阱的另外一个来源是:童年时,生命

    中没有一个稳定的成人可以持续扮演母亲角色。例如:有些孩

    子,父母没有时间照顾他们,就请保姆或送托儿所,但是又经常

    换保姆或换托儿所;也可能虽然没换托儿所,但是托儿所总换老

    师。在生命的头几年,孩子尤其需要一个稳定的照顾者。这个照

    顾者可以不是父母,但如果总换人,就会造成不良影响。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生活在一个全是陌生人的世界里。

    下一个来源是比较微妙的。也许,你拥有一个稳定的主要照顾者,但是她与你相处的方式可能并不稳定。例如,帕特里克的酒鬼母亲,她有的时候.......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 详见PDF附件(3725KB,557页)